孙静自述:诱惑和女性气质是不可抗拒的

2018-03-07 来源: 概艺原创

艺术家 孙静

      孙静,1986生于武汉,2008年毕业于江苏省苏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现居北京。


诱惑和女性气质是不可抗拒的

      对我而言非常倾向阴性柔和的事物,特别是各种女性的形象,我的作品是基于对女性形象在无特殊意义的场景中的描绘,而选择和组织这些元素只基于对画面几何空间满足自己的切割原则和装饰美感。有女性朋友说我虽是女性,但内在却放置了一个男性视角在看女性,所以画出来的女性都比较符合男权审美,我并不想讨论两性主义,我的作品也并非女性主义绘画,女性气质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情色是由观者自生出来的,而诱惑则是招术,在此诱惑和女性气质总是混淆在一起。


作品《Lulu》

 

作品《镜子1》

      让·波德里亚在《论诱惑》中说:“诱惑和女性气质是不可抗拒的,犹如性、意义和权利的反向体现”,我则在作品中搭建一个场景,将各种元素有效的安排,这种安排就是“招术”。女性的身体和形象是一个天生被赋予多重意义的载体,即使安置的场景并无特殊意义,它也引发观众去猜测,我则是想通过协调画面中各种要素,将这个载体的诱惑性对接给观者。

 

作品《裸女1》

 

作品《裸女2》

 

作品《裸女3》

表现力存在于画的全部结构中

      我偏好结构平稳的画面,因为我认为这种画面更有古典绘画的典雅感觉。依托马蒂斯的几张作品,我将他作品里的内容进行再造,野兽派的马蒂斯,是我研习画面几何切割和空间平面化的好老师,《画家笔记》中对我绘画影响比较深的理论是:“表现力存在于画的全部结构中:空间个要素的比例。”但在处理作品元素氛围上,他和我是不一样的,马蒂斯画面中各个元素是和谐的在舞动,甚至有时候很躁动,而我更希望它们安静。用这种改造与自己不同的对象方式来更加确立自己想要的感觉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作品《马蒂斯的玻璃鱼缸前的女人》

 

作品《马蒂斯的读书的女人》

 

作品《马蒂斯的女人与小提琴》

 

作品《马蒂斯的早餐》

东西方绘画的契合点

      在技术上,我一直想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西方立体绘画基础和东方平面绘画美学的契合点,去解决一个立体与平面的矛盾,除了马蒂斯,影响我的艺术家,或者艺术流派还有纳比派的维亚尔,我很喜欢他的颜色,着重追求纯粹主观与装饰性的观念所对应的形式,摒弃画面视野的深度感与物体的体积感,只是我要保留视野深度感作为画面空间排铺的重要部分,并且在颜色这一方面,由于绘画材料的特性和绘画方式的不一样,也导致气质的大相径庭,即使同样是追求平面化的立体感,维亚尔的油彩刻意疏漏的叠加,不仅有里外色彩的层次,并且油画笔触和油彩颗粒的效果更为张扬,平面中也富裕明显的变化,我更迷恋纸的质感,虽然用的是丙烯颜料,但是技法主要是国画中的衬色和分染,纸本身就非常具有东方气质,颜色的平面感变化极其微弱,但是细腻。东方绘画中伊朗细密画、日本的浮世绘以及敦煌壁画都对我影响深刻,他们在平面概括和装饰性艺术上做得太好了。

 

作品《夏之味1》

 

作品《夏之味2》

 

作品《夏之味3》

树立自身的标准去对待当代和传统

      我认为当代欧美艺术主流强调观念的重要性不能被误读为以想法为中心而不顾技艺所承载的精神气质,想法固然很重要,但对技艺的磨练是古典气质的关键之处,特别是在东方绘画艺术领域,传统并不是符号或者形式,而是一种古典精神。在当下环境中,我不是一个追求先锋性的人,却很愿意去欣赏它们,我有我需要去较劲的领地,我知道相较于装置、公共艺术、影像,架上绘画很难再出其不意,但是向生命、生活的不断发掘却有很多路可以走,并且不断精进思想、技艺,磨砺气质和修养,那条路才能走得更远,我相信那些四两拨千斤的完美作品之前必然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作品《无题1》

 

作品《无题2》

 

作品《雨果》

 

作品《鹦鹉》

写评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