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涛:创伤的治愈及其生长

2018-03-14 来源: 概艺原创

艺术家 郁涛

      郁涛对现成品的发明与理解,是重新面对画、物品与绘画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要保留物的“物品性”,而不是去描绘一个物,但要成为“画”,有着画工的持久工作,但还保留物之物性,而且还是“绘画性”的,确实给人以绘画平面的第一直觉,但又并非传统的绘画方式。

 

综合材料作品《朗文英汉双解词典》

 

综合材料作品《朗文英汉双解词典》(局部)

 

综合材料作品《天空》

 

综合材料作品《天空》(局部)

      具体而言,郁涛对于现成品绘画的发明,乃是面对书本与图册,通过裁切收集的书册、画册,系列报纸与日常笔记,等等这些“物品”,然后反复的种色与筛色,使之呈现为看似材质式的抽象作品,又看似装置性的绘画作品。通过对各种书本器物的“养化”处理,日晒雨淋以及各种不同方式的“上色”或如同撒种与播种一般的“种色”,使之可以继续生发,生长,以此时间性的养化过程,改变了现成品的本性。郁涛现成品绘画的制作过程可以提炼为:裁书——贴书或贴纸——水养形变——控制形变——种色——筛色。

 

综合材料作品《2013美术报》

 

综合材料作品《2015宜家家居指南》

 

综合材料作品《2015宜家家居指南》(局部)

      郁涛面对书,回到了对于书的原初经验,在封闭与打开的转换之间,其中有着矛盾,因为书一旦做成可读书本,就仅剩下内容,不再有书的物质感,而一旦回到物质性,我们还有被书割伤的那种痛楚记忆,但又丧失了实用性。“如何可能既要有着书的物质感,就是物感,还要有着可读性?但这种可读性并非一般书册的意义可读性,而是形式与抽象的可视性呢?”,郁涛面对书册的生命直觉由此开始。

 

综合材料作品《新旧约全书》

 

综合材料作品《新旧约全书》(局部)

      随后,郁涛发明了自己独特的制作方式,就是“养化”:通过日晒雨淋等等方式,让物之物性激发岀来,发生形变,从而具有了生长性。这样物就获得了新形态,在生成之中的,有着控制与不可控。“保持绘画基底平面与物品的关系,让基底的纸屑与平面上的物象是一体之物,都是图册切割出来的,并且反复制作”。

 

综合材料作品《刑法学》

 

综合材料作品《刑法学》(局部)

       “要实现从画到物品或从物品到画的转换,是否可以以平面空间去兼容形态的差异性,以无意义、无表现性和无用性去消解物品已定义的生活的或文化的所指意义和有用性,将可读的转化为可看的。同时,以材料结构和物质实在感去建构作为画的物品的主体性,以物性的可能与不可能性去孵化出作为物品的画的语言本体性。”

 

综合材料作品《Live-IKEA FAMILY》

 

综合材料作品《Live-IKEA FAMILY》(局部)

      在作品中,郁涛赋予了一种语义上的非明晰性,他触及到的是一种痕迹的语言,不是某种严格地带有强制性符号,而是一种痕迹性语言的探索、把握和呈现。这种痕迹性语言的呈现,也可以说也是一个双向的,是他自身内心的痕迹和书页变迁的痕迹之间的一种契合的关系。这部分可能恰恰是一个在当代语义变迁中间可能是一个非常幽微的、一种隐喻性的特征,而这正是作品能够触动观者的部分。


综合材料作品《撕开的蓝色》

 

综合材料作品《撕开的蓝色》(局部)

 

综合材料作品《十二本白了的书》

 

综合材料作品《十二本白了的书》(局部)

      郁涛的作品把现成品做成似画的物品。强化物品,但又似乎是画。看似现成品,即书本。也是画,抽象肌理与迹线。还是物品,在反复制作与把玩中成为一个如同古器出土的时间包浆物。因此创伤得到了治愈,而且让书册的纸张得到了细微的呼吸生长。

写评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