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柳燕:与时间无关的对峙

2019-06-12 来源: 概艺原创


艺术家 李柳燕

       李柳燕的画面最令人着迷的是其细节精道、笔触利落,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多余的繁琐,她绘画时不喜欢有旁人,即使不画画也会一个人独处静想。她说自己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希望自己在创作的时候可以切换到更加生活化的状态,在清醒和疯狂之间,既可以遵循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还可以任性的做一场与时间无关的对峙,选择一种平衡的方式,让两者相互给养。
 

布面油画作品《曾经接触过幸福系列》
 

布面油画作品《曾经接触过幸福之三》
 

作品《本命年》

       而这种矛盾来源于她的成长经历,父亲是名军人,教育格外地严厉,高压式的管束让一个小女孩变得独立且叛逆,一方面用自由不羁的态度追寻艺术之路,另一方面又与家庭固有的规矩周旋。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摆脱的,在生活中她常常分裂出另外一个完全互补的自己,是接受还是对峙,怎样去选择生活中的平衡,这些困惑在成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诱导着她,而挣扎和纠结都会呈现地更加强烈。
 

作品《岔口》
 

作品《假想游戏》

       绘画是建立在直觉基础上不断的判断成就的。李柳燕的绘画感觉总体上有种沉郁,压抑,紧张感,这都是通过造型获得的。而这一切做的又是那么简约,概括之余不失细节及质感的处理。绘画的限制和克制往往能迸发出创造力,她就是在这样的限制及克制里试图表达自身的困境。将潜意识里的压抑、紧张、焦虑等个人情感转换成色彩;造型表达她沉郁的内心。从画面的结构看,她将日常的物件定格在闺房中构架的一个私密舞台,像导演一样,安排自己的演员如何走位,如何亮相,不断消减空间里多余的元素,仅保留背景,人物和器物。整个画面削弱了明暗对比,弱化了画面的人物和背景的边缘线,有着中国传统绘画工笔的韵味。她用灰调性的色块支撑了人物的轮廓,用简练的堆积感的笔法把握了画面的结构和质感,画面漆的平整而阴郁,灰色块之间的组合看似雅致却是忧郁而克制,沉稳而富有层次。
 

作品《弥新的记忆》
 

作品《那时花开》

       作为一位80后的艺术家,相比于70、60,李柳燕的自我意识更强烈,也就是说她更关注自身,而自我即是社会的折射。她借助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空间的关系,创作者和观者的关系,相互干扰和制衡,画面中对性别的强调,传达了以“男性审美为标准”的对抗视角,映射出以自我为轴心,重新发现和鉴赏女性的柔美和性感的焦点,用自己的视角认知自己的一切,找回女性眼中具有“主体性”的自我。正如她所说:“我很好奇他们眼中的我是怎样的,当我处在某种情绪时,凝视身边的朋友就像凝视自己一样,这是一种折射,也许也是我最希望自己所能拥有的一面”。因此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场景与其说是她日常生活的记忆,倒不如说是自我审视的投射,从这些信息中我们能找到与她自我相关的部分。
 

作品《小秋》
 

作品《一切与时间无关》

       这种“反窥”的创作方式看似是无意的,其实是对这种关系的一种主动回应。从人物的动态、服装,视线都在暗示还有另外一个人的存在,这种互动使得创作者与模特产生一种控制的、压缩的、窥探的欲望,画面人物中所熟悉的情感变得冷漠化,蓄意捏造的沉默紧紧地扣住当下现实生活中的尴尬与无力,尽管人物看起来是坦然接受的姿态,但眼神中却透露一丝不安,那些女孩的表情让人过目难忘,画面中的指向都通向一种不可名状的焦虑和忧伤,这毫无疑问这正是当下青年人生活状态及关系的缩影。这种看似日常却又陌生的现场感,使思绪在现实与虚构间不断往返跳跃,这其中的纠结导致整个画面气氛的突现,将观者置入一场不断重复的默剧中,让人沉思冥想。

写评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