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垚:艺术是一种自嗨

2015-07-12 来源: 概艺原创



“孙子垚此次展出的都是以水墨作为主要媒介的作品,墨水加上笔,给了他足够的可能将情绪在短时间内定格在画面上,这中间更重要的是介入了行动,所以看这些作品尤其是《爱的伤痛》,将情绪笔触化。这批作品较之肖像系列阶段保留了那种孤独而又挣扎的情绪,似乎少了一份沉重,显得更加潇洒轻松。情绪上来的更加偶然,也许就是和媳妇吵了架,又或许是下了场雨,再或者是一次烧烤聚会等等,甚至是想给自己造一个灵魂的栖息之所。这时候画什么表现什么显得不那么重要,绘画语言的魅力开始凸显。”


  这是策展人刘崇为艺术家孙子垚最新个展“殇”写的一段话,展览将于7月18日至7月31日在798艺术的上空间举行,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不妨去看看,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艺术家,可以戳↓↓↓视频。




  “艺术是在自high的状态下让别人也high了一下”。孙子垚说。


  他说自己是一个感性的人,年少时甚至因此走了点弯路:高中时他喜欢印象派,莫奈、梵高、塞尚、德加和鲁本斯挨个模仿了个遍,觉得真正的艺术家就应该潇洒不羁,画画全凭感觉,结果导致“画速写时常常发挥不稳定,成绩很差。”


  转折是在北京印刷学院绘画系读本科时,在和老师孙浩的交流中,孙子垚认识到“创作技术和能力上如果不足,就不能够准确地表达”,于是开始真正严肃对待创作,恶补基本功。在这些年的成功和失败中总结,孙子垚懂得“好的艺术家是用聪明的方式做笨的事。”



▲《白大褂叔叔》   200x170cm  纸本综合   2015


  但他仍坚信艺术创作是源自本能,以情感为前提。而技术只是肌肉记忆,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必然能够达到。他喜欢基弗的作品中那种饱含痛苦与追索意味的历史感,而他自己的许多作品也是表现一种纠结、痛苦、挣扎但不懈反抗的状态。这大概也是他将这次的个展名定位“殇”的原因,“殇的意思是悲伤、死亡、战争的创伤”,而当代生活看起来歌舞生平,却也充满了痛苦和创伤。他以个人的视角出发,去描画这一代人的“殇”,让我想起《summer palace》中那句“战争中你流尽鲜血,和平中你寸步难行”。



▲《独枕》 200x200cm   纸本综合   2015



▲《我想在这幅画面前静静》  200x200cm   纸本综合  2015



▲《父与子》  70x70cm   纸本综合   2015


  去年结婚后,孙子垚说自己的创作有了一点改变。因为偏爱黑色,以往的作品都是黑压压一片,而如今的颜色更丰富了点;少了挣扎的状态,多了温情,也更贴近生活。比如下面这幅《胖女人》。



▲《胖女人》  200x200cm  纸本综合   2015


  孙子垚的妻子梁丛也是个艺术家,他俩在黑桥相识,当时梁丛在跟人学雕塑,孙子垚这样形容他们的第一次相遇,“她有一瞬间发光了,被我看到了。”



▲《丛》  70x70cm   综合材料    2013


  小夫妻总难免偶尔会有争吵,但对于孙子垚来说,这种情绪波动也是刺激他创作的助推器。作品《爱的伤痛》就是源于和妻子的一次小争吵,吵完后关上房门画了一条狗,而至于狗意味着什么?孙子垚说自己也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只是当时刹那间的感受。



▲《爱的伤痛》   100cmx100cm   纸本综合   2015


课外阅读


孙子垚喜欢的艺术家:安东尼.达比埃斯(Antoni Tàpies,1923-2012)




安东尼.达比埃斯1923年出生于巴塞隆纳(Barcelona),为战后重要的欧洲艺术家之一,他的成长背景正值西班牙内战及弗朗哥专政时期,因此透过以材质探讨为主的作品中,强烈表现出个人对家乡加泰隆尼亚的政治、文化关怀。此外达比埃斯亦致力于表现对传统宗教文化所探视的玄学观念,更藉东方的哲学思想以及书法、茶道、包装设计等文物艺术的特质,将作品发展的风格转为以探讨“艺术的超验次元”为主,展现其身体对环境、物质体验的艺术风格。



孙子垚喜欢的电影:《都灵之马》




剧情简介:1889年1月3日,都灵。弗里德里克·尼采在维亚·卡罗·艾尔波特酒店的六号门前驻足。他的目光被酒店外的一个马车吸引。不远的地方,停着一辆小马车。马车的车夫遭遇到了一匹倔强的马。不管车夫怎么喊叫,马匹根本没有要移动的意思。最终,车夫失去了耐心,拿起了鞭子,朝马匹打去。尼采见到此番情景,挤进人群,冲到马匹跟前,阻止住马夫,抱住马的脖子,痛哭起来。酒店的主人赶来,拉走了尼采。回到酒店的尼采在沙发上安安静静地、一动不动地躺了两天。随后,他小声地说了几句话。接下来,就是尼采精神错乱、神经颠颠的十年,由他的妹妹和母亲照顾的日子。谁也不知道,在都灵,在那匹马的身上,在尼采的心理,发生了什么。



写评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