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艺网getarts.cn——发现艺术背后的故事
登录|注册

快速发布

作品

生活

机会

大事

王萌,北京人,1983年生于山东。
批评家、策展人,现任职于中国美术馆,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
2010 年获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硕士学位,2006 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学士学位。

在中国美术馆参与完成近百个展览,多次参加当代艺术学术研讨会并在各重要媒体发表论文。曾策划的展览有:“从现代出发——15 位艺术家的15 个表达”(中国美术馆)、“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今日绘画中的媒介与方法”(第一回)、“来自水墨的新语境”(第二回)】(北京寺上美术馆)、“此时此地——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韩国文化中心)、“折象——王彦萍作品展”(北京画院美术馆)、“中国意志——中国当代绘画展”(北京当代美术馆、798 布鲁姆画廊,与彭锋、赵野联合策展)、“神奇的新‘疆’——张永旭作品展”(新疆吐鲁番博物馆)、“视觉乐园:于幸泽的三个世界”(北京寺上美术馆)等。此外,在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2011)和德国“中国文化年”(2012)期间,作为“新境界——中国当代艺术展”(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和“无形之形——中国当代艺术展”(德国卡尔舒特艺术中心)视觉艺术策展团队的成员,成功实现了在堪培拉和布德斯多尔夫的项目。

没有了!

2014-08-27

王萌:来自水墨的“新语境”
——策展对可能性与否定性的双视角的提醒与批评(一)

关键词: 水墨 跨媒介 新语境 跨文化 个体自觉
  
“水墨”在纸本层面的“方法论”引入和扩展,以及水墨的精神内涵对其他“媒介”和“形态”的“跨文化”沁入,这一基本事实,值得从批评和策展的角度进行缕析和辨识,特别是从一种“正在发生”的当下去建立“未来视角”,而在这一过程中,又不能缺少“否定性”的学术清理。“可能性”与“否定性”是在复杂文化情境中保证艺术前行的必要“双拳”。

  20世纪在徐悲鸿和林风眠两杆大旗的飘舞中,“写实”和“形式”的观念进入了“中国画”的语境,从方法论上超越了这一画种原有的“边界”,在改良和引入的节奏中,扩大了艺术的呈现方式。“表现式水墨”、“实验水墨”和“当代水墨”的革新在20世纪的最后岁月将“水墨”的理念与“前卫”、“观念”和“当代”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从那时起,“水墨”的边界又开始了新的“晃动”,但面对“现代艺术运动”在中国的早期发生及其快速向当代艺术全球语境的过渡,在文化的相互参照和启迪下,“本体”自觉的意识随着比较的深入而渐渐明晰。

  “来自水墨的新语境”关注的是一种“跨文化”的水墨现象,由此导出一个在形态上“跨媒介”,而在精神旨趣上与水墨的精神内核产生关联和对话的上下文。作为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第二回),本次展览邀请了杭春晖、刘俐蕴、李飒、彭薇、秦修平、孙博、孙浩、田卫、王璜生、杨凯、章燕紫(按汉语拼音排序)十一位具有艺术活性或未来可能的艺术家,以“七零”为主体,串联起“五零”、“六零”和“八零”。在历时线索形成不同“代际”连续性的同时,也在“水墨热”的近期表现中,邀请了目前活跃的“柒舍雅集”、“新工笔”和“冷墨”艺术群体的部分主将,还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个体组成共时结构。在此介绍的艺术家都有着传统中国画艺术的创作经历或系统学习,这相较于那些仅仅在“语汇”层面使用“水墨”去为它物叙事的当代艺术,保证了其在“精神本位”和“文化气韵”的层面至少具备一层较为深厚的底蕴。(待续)

还可以输入140

王萌:来自水墨的“新语境” ——策展对可能性与否定性的双视角的提醒与批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