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视频>人物>贡斌|载道藏真


2019年7月4日,中国汉纸研究与发展中心将延续“汉纸越千年”的主题,再次集结中国传统造纸行业以及笔墨砚、书画等领域的50多位专家学者,以“载道藏真”为核心,向公众展示古法造纸专家贡斌与他的老师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王菊华先生、中国国家图书馆杜伟生先生,沥尽8年心血复原出的——晋唐染黄纸

问:染黄纸是什么?
贡斌:染黄纸是在造纸术出现以后一个最为广泛,或者说最为重要的纸张的名字。 
以前的纸张都含有填充物,或者说淀粉,其实从某一个角度说,造纸出来的那张纸都是半成品。有了淀粉这件事情,最大的益处是属于纸张更加地平滑,同样通过我们锤打的工艺让纸张更紧密。问题来了,它会招虫子,虫子这件事情又是对纸张很大的威胁,所以又开始有了染黄这件事情,染黄的方法就是可以解决防虫的这件事情。

问:这个纸是在哪个朝代的时候有的?
贡斌:从两晋时期就有,而且留下了以前的纸,包括唐代在以前都属于纸一定要入黄,所以有了这个工叫做装黄。

问:这次展览的主题是?
贡斌:我们这一次展览叫做载道藏真,我开始从《中国古代造纸工程史》这本书学习,王菊华老师主编的这本书,我就把这本书让点点通过装置的方式用九个章节通过九宫格的方式来去呈现出来,然后上面都是跟书有关的章节,而下面呈现出来的都是这本书上所有的参考文献,正是因为有过去的文本、文字,才我们得以后人再去追溯以前前辈曾经走过的路,用过的材料以及上面的部分记录下来的方式、方法。

问:这次展览有什么特别之处?
贡斌:我们这个展览从开始策划,就希望大家对一个材料或者一个纸张的认识可以来自多角度的体验。不一样的部分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我把它当成一种行动的展览,或者行动的艺术。在这里面大家都可以用手触摸任何空间里面的材料。

问:第二个空间是什么内容呢?
贡斌:在我们接下来的空间就是一个求真之道,就是在复原我们这张纸的过程中的一些工具,工艺和方法,这里面主要跟大家讲的就是,不是说纸是一个结果或者说一个工艺,而是一种思维方法,正是因为在那个时代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才会有这样的行为方式。

问:那么第三个区域呢?
贡斌:那个区域是在这个过程中的尊师之道,我觉得尊师重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跟我的两位老师,王菊华先生今年90岁了,还有国家图书馆的杜伟生老师。我们这次展览定在7月4号开幕,也正是因为杜伟生老师是1974年进入的国家图书馆,我是1974年出生的。

在过程中看到的尊师重道这个空间里有很多的跟老师做的实验,不同的原材料,这些材料我们再复原颜色,同样一个颜色在不同的纸张上呈现的效果是什么。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全国不同地方,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南到华东,都找了不同地区的黄柏,我们去实验,最后出来一个相对认为稳定的颜色,然后给大家呈现。

问:后面好像有个很特别的暗室空间?
贡斌:所有我们看到的文物在那个时候都没有电,没有电灯。我们把这个空间,30米长的长廊,我们完全变成一个黑暗的,没有借助灯光的状态下,希望可以恢复到一种原始的状态,对于未知的不确定,或者可能会有一些紧张,或者说是恐惧,这些都是一个正常的状态。
只有在陌生不确定的情况下,你所有身体的器官才会恢复到原始的那一种状态,你的听觉,你的视觉,你的感觉才会更加灵敏。
    
问:您做古法造纸这么多年,有什么愿望吗?
贡斌:我们现在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成立一个中国汉纸研究与发展中心,我们的宗旨就是希望可以让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都可以在汉代,汉地,汉人发明创造的通过汉字在汉简上书写转到汉纸上书写的媒介,让世界各个地区的人可以共享我们中国伟大的发明,造纸术。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