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视频>人物>李斯屹 | 真实的模糊


别林斯基曾说,“当人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不是把他当作观念,而是把他当作活的个性,爱他的整体,特别爱这个人身上的没有办法确定它,叫出名字来的东西”


这说明了情感有时是很模糊的,同时,绘画与情感密切相关,在李斯屹的作品中,艺术家正是表达了这样“隐秘”的情感。


既然是模糊又隐秘的情感,那么表现出相对的完整与中立感便显得十分重要。“焦点透视在学院的标准来说是真实的,但从呈现事物完整性上来说它反而是不真实的”,里德在《现代绘画简史》中说:“整个艺术史是一部关于视觉方式的历史”。


如何“看”变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坐着的人》中,画面中两人之间的面部特征被模糊,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且暧昧,这其实表现了对象的无限丰富性。


每个存在的事物都有多侧面,多层次的特点,在时空关系中不断运动变化,如何在静帧的画面中表现线性时间的故事?有时模糊观念比清晰概念更富有表现力,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模糊并非创作者的混沌不清,而是对表现对象丰富性与多意性的情感感知,在《坐着的人》中情感并非无处可循,从两人坐姿与手等等细节的传递,使得这样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情理性特征成为李斯屹独特的艺术风貌。


对于画面的视觉表现上,艺术家倾向于使得三维空间较低程度的错觉在二维平面保持下来,例如在《洞房》中,人物主体的颜色纯度较低,视觉上趋于后退,后景纯度较高,视觉上趋于前进。削弱的体积感与单纯的固有色使用让画面有更强烈的冲击性,通过人物与床单,墙之间颜色的反复使用,对比,同一色系微妙变化,色彩之间的相互联系,产生有节奏的韵律和秩序感。


包括在绘画主题上,艺术家也倾向于体现目的的模糊性。在《美学》中黑格尔表示,“从本质上来说,艺术不是独立存在着的,它是一个问题,一句向心弦说的话,一种向情感和思想发出的呼吁。”因此,李斯屹作品中主题的模糊反映了艺术家本人主动的模糊性认识。


主动模糊性在于艺术家擅长将人们所朦胧预感到的内在真实展现出来,艺术审美上的愉悦往往来自对不可言说的形式的知觉,艺术技巧努力使事物变的“陌生”起来,在绘画中,感知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目的,有时具有重大意义的不是最后产生的答案,而是我们对于作品感知过程的体验。


对于李斯屹而言,画面中“不必要”的东西越少越好,省略某些部分,将另外一些关键部分凸显出来,并且进一步使这些突出部分蕴含着一种向某种“完形运动”的压强或张力。艺术家正是认识到视觉的完形特点,恰当的使用模糊手法和删除不必要而使得画面趋于简化,为观者的审美再创造留下空间。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