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视频>人物>王海龙 | 山水对话

“绘画中,由一个真实的空间进入另一个真实的空间是我不愿看到的。”

在王海龙的作品中,艺术家为既有之景创建了一方净土,将世俗屏蔽掉,于是有一个能把人“吸进来”的空间的意识。对于自然空间的观照,从古代文人画开始便是目光移动,人身走动,将异位异时所得的印象集合于同一画面的表现方式,在画面上营造二维样式的绘画空间。

对于王海龙而言,对于所见之物描绘不在于多,更不在于像,而是把所得的印象,以一种抽象,“梦境”化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

在《一吨风景—虚拟》系列中,画面各形象在大小,长短,清晰度和冷暖关系上形成适度的渐次变化排列,来制造远近的幻觉。对画面中诸多元素进行有效的次序引导。体现心理空间中最重要或是说最具感染力的瞬间和情节单位,在位置和体量,组合方面制造强有力的视觉优势。

结合艺术家自我的艺术发展过程来看,王海龙从容不迫的描绘了时间演变的全过程。一方面,表现了与空间成分纠合成一体,相依并存的时间成分,是对绘画艺术的静态而平面的载体局限的突破;另一方面,在与艺术家采访时,艺术家对于作品中细微之处的元素放大,再创作的过程,精心选择能够承前启后或饶有意趣的瞬间,将其固定在画面上。
 
在观看艺术家作品时非常清晰地心理体验在与,原本可能不相关的物象的并置。图形或色彩之间覆盖,承受,交叉,通透;例如上图中心形与树荫的结合,图像巧妙严密嵌入另一个图形的轮廓结构之中,局部之间细微置换,借助形象的姿态发生有机而巧妙地联系。

平面而静态的绘画艺术,表现了自然空间中静动态位置的差异,又将隐秘的心理活动变成可视图像,拓展了新的疆域,平摊变位与纵深幻觉结合,介于二维和三维之间的巧妙链接,迷离恍惚的含义指向,产生见仁见智的多义解读诠释。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