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视频>全部>郭持宝 | 画迹即心迹

“画迹即心迹,都是要归到人的心性上面。”

“诗为心声,画乃心迹”,绘画的真正传统实际就是心传的画道。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到:“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在郭持宝的作品中,“心”的表达并不等同为西方哲学的唯心主义,而是更注重绘画的精神,用东晋顾恺之的见解来说就是“迁想妙得”——艺术家在创作中只有通过“迁想”,即形象思维的想象,才能妙得,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以郭持宝的话来说,“不管是佛家,道家或者儒家;他里面的精神最终所及就是一个字,爱,这个爱就是大爱。”这也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尽可能去追求的理念。这个爱落在创作的实际过程中,在我看来一定会经过“感物”和“动心”两个阶段。

这是强调了主体内在的精神情感和积淀于心的事物表象,不仅仅是借景生情,更是将艺术家本有的情性或即兴的情绪自觉或不自觉的投射和融化到客观的景物与事物之中,借物以抒情,将物以情化。

西湖,作为这么多年郭持宝创作的主题是有原因的。“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西湖从自然景观里所传出来的信息,其实是与我们中国的这种精神相吻合的。在艺术家的作品中,以东方之神借西方之形进行创作,让传统哲学思想的表达由古典向当代转化。

正如徐悲鸿先生所说:“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之画可采入者融之。”

那么这种融合与中国哲学的体现如何在作品气质中得以呈现?对于郭持宝来说,一方面就是注重一种浑厚,浑然一体的空间,也可以说是意境。

“境生于象外”,象越具体,相对而言,局限性就越大。在郭持宝作品中,艺术家追寻以具体的形式所表现深远的内涵,暖调与冷调的融合碰撞并没有传递出躁动,而是在跃动中显示了静谧之美。形式上的“融”,也表现了情与景的“融”。

还有一方面便是表现“趣”,“趣味才有使观者驻足的可能”。

这种趣的表现并非是流于表面的“小心思”,而是一种可以久久回想,萦绕于耳的韵味。作品中一是不染烟火的景,清雅静逸,余味无穷;二是超尘脱俗的理,反虚入浑,回归自然,返归真我;三是严静闲逸的情——天不见云,树不着雪但气度依旧表现极为充分,情具象为景;四是寂寥空灵的味,画面淡墨轻岚,笔意简远,洒脱而空灵。

趣味的追寻方向,从一方面也可反映出艺术家的审美追求。“意境的表达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内在的感受,最终所有的肌理,所有的对比,都是为了更好地去表达意境的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