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视频>人物>胡水樑 | 内在的双重性

“内在具有的一种双重性,对事物自身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查理德 沃尔海姆致力于艺术和精神分析相互关系的研究,他提出了绘画中的“双重性”旁观者理论,指的是旁观者在视觉上既能意识到绘画的表面,又能意识到绘画的内容,他提供了一种从现象学上对绘画中有区别的层面所做的理论叙述。

对于胡水樑而言,这种事物本身存在的双重性,使得事物本身的存在呈现一种向上推进的发展趋势,促进了一个事物本身的发展。

那么这一系列观察行为是如何完成的呢?“我经常会假想自己成为‘对面的人’,在这种角度之间进行一种切换,画面中有风景和人的一个对象出现,我想让他们之间产生一种语言,一种对话。”

艺术家其中一个系列的作品是以“熊“作为主体进行塑造,实际上讲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熊的形象触动了观者的好奇心和欲望,依据个人意识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任何能触发观者兴趣的点,然后进行重构。

在绘画语言的表现过程中,强调绘画本身,重视作品中“人“与物的自发性,这样的作品是真切的,虽说所画之物是具象的,但是这种具象是游离在”精神的虚“和”造型的实“之间,重视个体内心感受真实性和情绪的传达。

在胡水樑的作品中,艺术家提出“分镜头”的理论,片段式的绘画本质不再是记忆和解构,而是通过敏锐的观察传递主题的一个媒介。组合分镜头似的表现形式,从而被艺术家重组排列形成自己特有的片段式风格,同时每一片段又是可以独立成立的,都带有自己的叙事。根据视觉上的体验来充实内心的感受,以艺术创作的形式呈现。

无论是主题,塑造手法或者形式构成,胡水樑的作品中都散发着稳固与力量感,艺术家将雕塑般的实存与绘画平面性空间处理结合,创造出一个宏大且真切的感官世界。捕捉简单的细微之物和我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瞬间,通过主体的转换凸显平凡状态之下的更深层含义,强调绘画本身的力量与叙事感,不再只是照搬人类生活,而是对日常意义的深入探讨。

所有的矛盾与对抗,艺术家在作品中都以一种包容的姿态来呈现它们。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作品中的场景会唤起观众的某些记忆,“我觉得这个时代,很多地方都充满愚公移山的这种时代精神,我想去表达这种一加一加一大于三的能量“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