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视频>人物>管一棹:艺术批评是我的一件作品


看完这篇文章以后你可能明白,为什么这个艺术创作者会沉迷艺术批评,或许看了我直白的标题你也能一目了然,因为他把艺术批评当做他的艺术作品,油画、行为艺术、艺术批评等都可以说是他的艺术生产。

从幼年上大字课的涂鸦到青年来北京正式学画画,在经历学生运动事件后,从单纯的绘画到研究现代性,直到在798开画廊,在这个时候他真正进入了艺术,并且有了第一件非常重要的作品。
管一棹:第一件能称得上是作品的就是我身后的那个蒙头的作品,它包含了我所有的研究的结论,包括对中国社会的观察,包括对中国艺术的观察。

艺术批评的现状
管一棹:我意识到中国艺术界由于生态的不完整导致了批评家处于极端尴尬的境地。现在的批评家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以资本的或者体制的力量挟持艺术家,艺术家的创作完全是附着在这些人的观念之上。
另外一种批评家呢是寄生于艺术家,艺术家挣钱就也跟着挣钱,是这样的一个寄生的关系。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艺术批评是跟艺术家的一种共谋,而不是真正的批评,我们整个社会的生态都是不完整的,我们没有真正的公共空间,我们也没有真正的学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的人,不管是艺术家还是艺术批评家,都能有一席之地,都能够维持自己的生存,事实上这个生态是不存在的。

管一棹:由于绝大多数批评家实际上是不懂艺术的,他们对艺术的评价是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艺术本体论的规律,所以他们的解读都是浮在表面上,都会使用各种哲学的、社会学的、政治学的,包括传统的、现代、后现代理论,这些种种,但是没有一个真正能够涉及到一个在前现代社会里面一个艺术家的,他的真实的思考以及他有可能涉及艺术本体论的那个评价,那是完全缺失的。

作为艺术家的身份从事艺术批评的优势在哪里?
管一棹:艺术家转身为艺术批评,就能够基于对艺术的理解进入本体论。对这种情况的改善,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他本身是理解艺术的,他能够从艺术的内部去把握这个艺术家到底在说什么,他想表达这个东西的同时包含了什么,我觉得我作为艺术家的身份来做艺术批评,我就可以把握到这个里面经验的转换,这个都是本体论的内容,而这种内容是纯理论(以及伪理论)的批评家无法获得的。

理想的艺术批评
管一棹:鼓励更多的艺术家介入到艺术批评这样的一个知识生产当中,能够为中国的艺术本体论提供更多的论述。当然在未来,随着我们的这种更多的艺术家介入,或者说更多的、更好的批评家介入进来,我们的知识生产变得更加可观。由此可以带来更广泛深入的分析基础,这个里面它是包含经验的,包含了创作的经验和日常生活的经验,还有系统的知识积累。那么后来的批评家(哪怕是纯粹的批评家)就可以把这个作为基础,进一步的加以理性的审视,这个时候的理论、这个时候的批评,我想是会更好的。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