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视频>人物>刘政昕:微观世界里的宏观景象

     
《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韩非子说圣人有一种本领是见微知著,从渺小之处发现浩瀚的天地,从事物的苗头推测到事物的结局,可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以小见大这种哲学思想的推崇。刘政昕的绘画哲学与此是相通的,就是从不起眼的微观事物中发现宏观的景象。

你可能无数次见过这片东西,熟悉之外又觉得陌生,它是白桦树粗粝的树皮,但当它以这种形式再现的时候,我们又不敢相认,因为从这片树皮中感受到的是山水的气象。

从一片无人问津的树皮到一件艺术品,从具体实物到脱离实物的局限,从各种形式表达中突破出来,他从微观中领悟了宏观的意义。

最初尝试性的作品是比较具象地带有树皮的纹理,背景是黑色的。

之后他的作品就以白色背景为主,更注重意境的表达。

这几件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上面这一幅,在他工作室有幸看到原作,可以就以上这幅作品给大家阐释一下他画中微观和宏观,简单与丰富之间互相参照的关系。首先说背景这个留白吧,白看起来是简单的,相比于黑却更能衬托出画中的主体,白作为画面中的“艺术场”成就了这幅作品,所以它虽然是简单的,却是最重要的。其次,这是一个树局部微小的组织,不对,这是他自己画出来的微小组织,这个微小组织被放大之后我非常喜欢他边缘的处理,给画面增加了欣赏的丰富性,我看着它觉得不像山水,反倒像被烧毁的巴黎圣母院。再次,当我们围着由树皮变异来的画作讨论的时候,它已经不是一个不起眼微小的东西,而是占据我们全部视野,触发我们所有感知的艺术品,所以它从微观变成了宏观。

他一直在尝试不同的形式,比如中国的团面和扇面,在形式上的确有中国风的味道,但是在他看来并不满意,他接下来想挑战长卷的绘画。

这样小幅的长卷已经满足不了他想在画面中表达的内容,山水的气魄,万象的流转。大幅长卷的题量让他兴奋,我也期待他以自己绘画的哲学,能够在极微小的事物中观看到宏观的景象。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