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视频>人物>刘欣 -- “宮”笔画,有巧密而精细者

刘欣 号玉川子, 斋号天地入吾庐。
生于安徽黄山,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专业。
2000年-2006年 从事设计工作,后从书籍装帧设计开始,逐渐接触到器物绘画,后开创自己的独有创作系列:宮笔画。

“博古画”,典出汉张衡《西京赋》“雅好博古”。又名钟鼎画,杂画的一种,是摹写古代器物形状的绘画。

中国人对老物件的眷念,是根植于骨子里的。早在春秋时期,“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就成了衡量“高人”的标准。东西多了,考证和辨伪就成了古文人在收藏之余的大事。人们不再满足于过去单纯以文字描述器物的铭文款识、器物纹饰等内容,开始采用线描图像的手段忠实地摹绘原物,于是,“博古画”应运而生。

刘欣因为机缘巧合认识了台湾著名收藏家陈维骏先生,为其收藏的宣德炉绘制写真页。于是,专业国画,从事设计的刘欣结合了中西方的艺术审美,以及站在读者角度去反向思考,提出了照、画、字三合一的呈现方式。他说,写真不是写实,画得再细腻,也有主观的美化作用。这种美化,可以摘取出器物本身最精华的美感。

何谓文士之雅,明人张岱在《不二斋》一文中曾这样形容:“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罍,不移而具。”三代礼器,铭文勒功,正应君子好古敏求之志,若得真赏,当属人生幸事。

在展览中,他们尝试把作品和画共同展出,他发现观众的观看顺序是:画-器物-画。先略看一眼画上的介绍,再看器物,再回到画上仔细端详。由此可见,器物写真帮助了观众去理解器物,也带来更多解读。

除此之外,刘欣跟古人的博古画不同的点在于,创作者个人身份的隐匿,他把自己当成一个微不足道的呈现者,给观众展示传统的文化的精妙,去个人化,去主观化。但是古人不一样,古人一定要借古说今,要把自己的诗句写在上面。但他的这个是很当代的东西,就是后现代之后才有的观点,作者不重要了。

由于“博古”有记录古之文物之意,所以博古画多古朴典雅,透着历史气息,撩发思古幽情。这种以图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博古情怀,似乎也起到点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作用。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博古画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之寓意,能够在情感上装饰。是一种区别于乡愁的恋古情怀,悠远又绵长。

象耳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