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视频>人物>陈美伊|罗依涵:视觉记录心灵

中央美术学院第五工作室毕业生陈美伊、罗依涵。陈美伊以绘画的方式,探索意象与抽象表达在东方语境下的可能性。罗依涵试图将记忆中沉淀的神秘体验化为可感可触的心灵谱系。

陈美伊
文字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承载着历史,见证了人类进程的每一步。当我探究文字的源起时,会发现文字与绘画的同构性,并且在艺术发展的进程中,文字也作为一种元素发挥着它的审美功能。我从文字体系和字母系统,与艺术之间的关联性的角度出发,将文字的内涵与引申在抽象绘画与意象绘画的边界处。

  
"外面的世界",全部都是我们内在的投射。一切由心生,万物由心造。当我们的内在改变时,我们体验到的个人实相就会发生改变,所以我在绘画时也时刻保持着与心的沟通链接,它是自我认知过程的体现,也是作为“一”而存在的我在追随自己本源的记述记录。我希望从多个角度来表达与发掘自己。抽象,具象,意向这三种绘画形式都将成为我尝试与实践的艺术形式。

人体是一个能量的场域,我通过观察人的日常活动,人的情绪再综合了自己对人体的研究,我认为人体的每一个细胞组成都有自己的振动频率,形成了人体独特的整体的振频,它的本质是能量的波动,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将这些数据放在一起,我又找到了它们的共性,形成了粗略的平均数据,我希望能通过每一个个体能量,找到一个接近于“完美”的人体,并用视觉来记录它。

“小树林所显现的黑色光域带给我的感性体验是陌生的、迷人的,它促使我转换观念,试图将写生行为引入抽象画创作,在用iPad获得小树林第一印象的板绘图像后,我或许会沉淀一段时间,在未来的某个时机重新唤醒图像对我的陌生感,以便呼应我观察小树林实景时的那种生机勃发的感受。
       我以板绘小树林为对象,绘制了三十余幅黑色基调的“黑光”系列抽象画。

湖南老家的小树林

     数字绘画肌理有着几乎无限的可选择性,甚至可以自制笔刷,制作属于自己的专用笔触肌理。然而事实上,相对传统作画方式显得虚无、荒谬的数字板绘法,它反而十分清洁、即时性很强。。

      黑白二色是无色相的,黑色使视觉感到缩收,白色使视觉感到膨胀,观看一张黑白画面,仿佛置身沟壑,有着视觉经验的进退,有力量感。然而黑白可以看作是色彩的极致化。

     
          在此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和肌理效果的判断,说到底依靠的是我由随机闪烁和充分凝视、沉思所构成的思维本能。我相信作品相当于某种意义、价值或理念的“发生场”,我无法阻止也没必要去限制观众的想象。艺术家的工作,或许就在于使作品像鱼塘一样保持充分的蓄水量和营养物质,才会吸引不同的观者如同鱼儿入海般遨游其中。



      
意识到似乎碰触到某种精神上的东西,绘画的抽象性反而首先发生在行动和行为领域,使其痕迹或踪迹反映到画面上就是十足的绘画肌理。因此,语言形式通过看似无目的的、自由散漫的过程而具备了“编织感”,一种画面的“述说感”呼之欲出。
     
根据画面整体效果来调整,统一色调,均衡画面,更强调形式感,注意点线面的运用等,这也是把抽象形式语言进行纯化的过程。
   
不仅如此,“黑光”系列是由一个个相互独立而又有机联系的画面组成的,怎么去摆放呈现其整体面貌使其聚气、具有逻辑性而呈现的力量是很重要的。重新赋予他们新的语言,新的“发声”的方式。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