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视频>人物>杨敬绪——一雕刻一乾坤

工艺美术对一个国家来说,可以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力量。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可以找寻古老城市的历史,追寻历史足迹,感受城市的精神品格。对于一个手工艺者来说,给与传承者温暖和希望,感受大众艺术人才的支持和爱护。而对于我们来说,工艺美术的价值在于让艺术生活化,让生活变的更美好。

杨敬绪老师自十八岁起,就开启了雕刻技艺的学习之路,从跟着师傅学习技能,到自己从事现场木雕创作,在近五十年的雕刻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把个人风格融入其中,将雕刻艺术链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

一件完整成熟的作品,从开始的选树、到打坯、细雕、上色打油等等工序。需要道甚在雕刻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把雕刻技艺融入到作品当中。

最基本的技艺到位了,才能到第二步,怎么让作品说话。“现在的作品不是孤芳自赏了,你创作的作品是要让人家喜欢、走向市场的。”到了第三步,就更进一步了,需要自我挑战,创作的作品要做成自己都爱不释手、觉得卖掉都可惜的那种作品。

他注重整体的联系,协调得当,在艺术处理上将节奏、韵律融入,赋予具象的鞋子、箱包动物与以形式美感,让人看到了逼真以外更多的情理,这也是木雕作品的难能可贵之处。他的作品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把传统雕刻技艺与现代雕塑语言相结合,体现了传统、本位、现代的时尚审美理念。其中仿真系列更是获得了不少奖项。

早在乾隆年间,精美繁复的木雕工艺就如当下的潮流,受人追捧。皇宫里对此更是情有独钟,当时就有上百名木雕匠人被召进京城修缮宫殿,雕制宫灯及龙床、龙椅等。时间一晃,几百年之后的新时代,跟随历史潮起潮落的木雕,也面临着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巨大冲击。社会经济发达,职业选择上也更加多样化,在那个年代,杨敬绪老师表示,在那个年代木雕就是养家糊口的一种职业。

木雕行内有一句话,"三年徒弟,四年半作",意思是学艺七年下来,也只能算半个师傅。现代的年轻人难以潜心传统技艺,愿意学习木雕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试想一下,即使你对木雕感兴趣,但让你学七年,你肯定会犹豫。

木艺凝聚自然之灵性,人类之巧思,是人类文明传承之载体。从拿起那把沉甸甸的刻刀开始,杨敬绪老师的执着和坚持便体现的淋漓尽致。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