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督兮:“迁想妙得”的映照

2016-07-20 来源: 概艺原创

艺术家 陈督兮

        对于线,陈督兮在践行中获得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体验,而这些有出、有入的线,组成了画面中水的形态和水的流动。他和水是在一起的,于是才有了水流的节奏,以及在这些运动下水的形态。“迁想妙得”正是他在绘画中最真切的体验和映照。在陈督兮早前的油画创作中,线的分量也很重,只是没有提炼成内容本身,后来它在画面中变成了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在控制和把握的时候,线就像是的关节,骨头或筋腱,我能感觉并触摸到里面的运动,以及内在力量之所在”。


作品《虚静》系列

        从很实体线的使用,到画面中这些柔软的线,之间的变化从一张池塘的作品开始。陈督兮说,画那张画很偶然,他在公园里看到池塘的水面,当时的风向和他行走的方向是相对的,水面的波浪向他涌动。两个方向的力在他看水的时刻产生了交叉,里面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于是我便想把这种不可言状的东西画出来,这脱离了我之前的创作经验,我不想用任何已知的形式来呈现,只想用笔去追随那些波浪,一波一波,一笔一笔,然后就出现这件作品”。


作品《虚静》系列

        因为那件作品的动机性很小,也没有绘画经验上的模仿,陈督兮只是一笔一笔去通感水的运动,有了第一笔就有了第二笔、第三笔,在这几笔之间便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关系,这个关系是画面给他的提示。当线条变得密集时,它会自然地形成一种势,势里面便会产生一种能量,“这种能量通常是我自己无法驾驭的,它有它自身内在的生命力,它时常会提示我该如何在画面上继续,我觉得这个能量特别有魅力”。


作品《虚静》系列

        对于陈督兮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对于绘画目的性的消解,和对自我主体性的弱化。让自然物本身来给你一种启示、启迪,这是整个作品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他对“虚静”思想的践行。身在其中的时候,你要致虚,守静,才能归根,复命。“虚是一个开始,虚心就是虚掉它的目的性,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做,怎么做。对象会给我的启发,带我进入”。


作品《持颐》系列

        在创作前,陈督兮会先画草稿,冥冥之中有了一个大感觉,有些会直接在画布上开始,有了“任意”的一笔,便开始有下面的无数笔。有时候他会感觉白色的画布上隐约有一些提示,当你的心气足够平静的时候,画底上的那些微弱的深浅会告诉你该从哪里开始,哪怕只有一点点,都可以进入那扇门。


作品《持颐》系列

        在作品中,陈督兮虽然像在画水,但又好像没有具体的对象,即便没有具体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仍会“观想”到一些象,这些象或实或虚。这种虚实关系带入画面的时候也充满不确定性,但它们在你的脑海里瞬息万变的时候就突然进入画面中。线在画面中已经不再是对象的本身,它有出有入,“出”是开始虚的那一笔,然后“入”是进去之后收尾的那一笔。它好像是附着在物质之上的一个东西,但是它若即若离。这种附着与构成立方体的结构线条截然不同,它更像是一种气息,是一种生命吐纳的状态,而这种状态附着在某物质上。使物质得以化生而成聚散。


作品《持颐》系列

        在创作之余,陈督兮喜欢出去写生,因为作品中的运动感跟水内在的运动结构相似,所以他就想去看湍流,看湖面,看小溪,看瀑布,看水的各种形态,非常专注地去看。在看山非山,看水非水之后,最终还是要回到物质的世界。水无常形,随时都在变动,它的变动和地势、落差、河床的宽窄都有关系,地理环境形成了水的不同形态。但在这种变化中肯定有恒常不变的东西。“我希望在践行的过程中,让这个东西逐渐显现出来,或者说藏在作品里面,因为自然本身也把“道”藏在自然中”,所以写生是最直接的实对这个被隐藏的东西,它需要以流畅的速度行气,贯穿始终,可入可出。而这一切必然要以千锤百炼的心手功夫为前提,才会有可能与它并行同流。


作品《持颐》系列

        对于自身的创作,陈督兮坦言其中的难度不在于用什么形式方法去表现它,而在于你是不是专注在当时的体验中,或者说你是不是对水心存一种敬畏。如果你只是去描摹它,那就只是在画画。但是还原到站在大江大河边的时刻,感受到风与湿润、云与山脉、飞鸟游鱼时,就会有一种真切的敬畏感升起。此时,难度会因为处在适宜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而被化解掉。

写评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