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华:时间之像

2017-03-15 来源: 概艺原创

艺术家 张春华

       张春华的作品简洁而凝练,在题材的选择上,他偏向于相对简单、纯粹的景与物。水、书和日常一角这些题材具有沉潜、隐性和神秘的气质。它们在张春华的记忆中总是反复出现,挥之不去。“相对于未来,过去是拥有过的,也是经过时间的筛选最后沉淀下的东西,因此画起来更顺手,更有把握”。对于表现形式,张春华没有刻意去追寻什么风格。他个人更喜欢在画上反复破坏再重建的过程,每一层都会留下最感兴趣的地方,最终的画面是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清理掉直至达到他内心想要的效果。


作品《傍晚》


作品《灯》


作品《焚书》


作品《夜》

       “每一件作品的产生都有它的渊源,其实这些作品本来就在那里,只是在对的时间与我当时的心境吻合了”。平时张春华会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把一些想法随手记录下来,有些放一段时间看了就觉得很可笑,有些都放了几年都还觉得有意思甚至会重复勾了好几次,“我想能转换成作品的一定与我的生活有关联”。

作品《窗户》


作品《天空》

       在创作时,张春华的作品画面中出现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这源于他平时感兴趣于一些不可预知的事情,“有时一件事情太清楚了就会失去继续下去的愿望,甚至可能会选择放弃”。在作品《床之二》中,张春华通过画面中的床传达了一种孤独感,画面的处理还是偏向传统的,生生地把不同语境的东西放在一起,给人一种很陌生的感觉。“封闭、陌生、互不相干这是我想传达的意思,人在很多时候都是处在这样孤独的状态里”。


作品《床之二》


作品《旅途》


作品《三捆书》

       “虽然他的每张作品的风格可能不尽相同,但还是有一个清晰的主线——时间。每一个人,当他游走于这条生命之线上时,所有对前尘往事的追忆与审视,还有对当下现实的观照与触摸,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想象与探寻,大致坐标了他的存在。当然,记忆总会蒙上尘埃,身边风景也因着这样那样的虚像而被遮蔽,未知世界则更像是雾里看花而总是无法把握。张春华的作品基本也呈现着对这样一个三段式时空的观照,他所描摹的记忆看似孤寂而绝非冷漠;他所呈现的景观看似杂乱荒诞或遥不可及,但这一切表象背后却有一种无形而强大的沉着。艺术家用他生命的体验与智慧的思考,试图擦拭打开弥漫于生命存在周围,我们因着执念、惶恐而沉沦其中的尘与雾。”

——张一舟《时间之像》2013.10


作品《一棵树》


作品《一箱书》

       近几年,张春华的作品里不断出现一些过去式的场景与物象,出镜率相对高的是与书与知识分子相关的题材。在信息思潮的瞬息万变的激流里,张春华本能的偏好往“后”寻找,以此对应他对当下的思考。画面中“书”、“书架”、“被遗忘的角落”、“箱子”、“手风琴”等符号与他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有关,熟悉并亲切的事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其个人而言是有价值的,透过这些触动,张春华对过去知识分子与文人的遥想,然而他们与这个时代的距离是无法拉近的,在这个时代显得格外孤独与落寞仿佛置身与这个时代之外。


作品《无题》


作品《书》


作品《手风琴》


作品《世界》


作品《遗忘》

     “绘画于我是一种面对内心的声音,一种寻求最大限度的表达自由。实际上在诸多文化领域,道德范畴都存在这种势不可挡的更新和失语。包括我选择的架上绘画这个农耕社会的媒介。在绘画语言的选择上力求单纯,直接,使观众不把目光放在与表达无关的画面要素上,与此同时又能从画面肌理和反复涂改的痕迹中体味出我对“物”的感受和思考。”


作品《卡夫卡》


作品《鲁迅》


作品《知识分子》


作品《望》


作品《纸飞机》

写评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