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静:理性与感性

2017-09-15 来源: 概艺原创

艺术家 冯静

      冯静出生于一个传统的手工艺家庭,家里总是摆着数不清的国画画册,传统的中国绘画对她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那时的我对于绘画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只是觉得这是一件有意思并值得迷恋的事情,在本子上胡乱涂抹着,享受着小小的自我世界”。2012年,冯静本科毕业,并开始创作《浮根》系列,在绘画的世界里努力寻找着内心的不安定因素,尝试着把自我的感悟传达到画面之上。“这时的绘画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倾诉、一种语言”。在青年人的世界里,生活与理想似乎总是背道而驰,我们一直在寻找归宿,却总是在漂浮,渴望有一处港湾容纳自己,却偏偏不肯放弃自由。“我想把真我的感受融入到绘画之中,以绘画的语言来倾诉我和每个个体的小世界和小诉求”。


作品《浮根系列——念》

      《浮根》系列作品讲述了不同个体角色所处的环境与各自的思索状态,它们阐释了冯静当时的心理状态:年轻人的焦虑,对现实生活的疑惑也都通过一种较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状态来完成。作品中都引入了荆棘枝,云朵等一系列元素,人物是写实的,但背景及与主体的互动均采用了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将我们对于所处社会的思索,通过一种更为隐秘的情绪暴露出来。


作品《浮根系列——惑》


作品《浮根系列之三》

      而在《零落园》系列中,作品主要分成三种表现内容,绝大多数的作品以手的“表情”来再现人的心理。有时我们常常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的面部和整体印象之中,手作为其中的元素并不突出,但是“手”以一个沉默者的姿态可以完整地诉说主人所经历的一切。我们可能会通过人的面部表情来推测个人的一种情绪,但“手”的表情更为隐秘。因此,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冯静选取“手”作为主要的描绘对象。这里的手,与真实的手不同,在绘画中,它们可以无血无肉,可以完美无缺,也可以破败、支离破碎。它们或可以指点江山,也可以直面生活,通过手来表现人生的状态。画面尽量省去了色彩,没有强烈颜色对比,单一的色彩可以带给观者直觉上的神秘氛围,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但这样往往容易被色彩所驱使,真正单纯的构建需要抛弃色彩的诱惑,直面物体的本质形态。


作品《零落园系列玫瑰语之一》

 

作品《零落园系列玫瑰语之二》

 

作品《零落园系列玫瑰语之三》

      在冯静看来,由真实再现所塑造的荒谬可以最大限度地引起观者的好奇心,这是人类的本性所在,无关联的组合往往更容易让人打破常态思维去深究其中暗含的关联,这与布勒东所创造的“无意识书写”极为类似,艺术家创造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也可以无意识,但究其根本是艺术家心灵体验的一个过程。

 

作品《零落园系列之四》

 

作品《零落园系列之五》

       “西方艺术家在寻求无意识状态时追求的是一种虚无状态,所以他们的画面构成与世界并无直接的关联,更多的是一种无意识的宣泄,观者与艺术家之间的桥梁相隔的是一个较为空白也更为广阔的世界。而中国观众在长期的现实主义营造的世界之中,如果直接过度到一个虚幻的空间是不易被理解的。艺术家退回“现实”以求与观者的 “接轨”,造就了中国当代艺术中对“叙事性”的追求,同时也成了中国超现实画家不可回避的现实”。

 

作品《零落园系列之九》

 

作品《零落园系列之十六》

不同于《零落园》系列,冯静在《物语》系列作品中以进一步改变动物形象的基础上进行了又一个虚拟世界的创造,这个系列作品中的形象不再真实,反而会有一些自我塑造的理念融入其中。在绘画过程中不考虑形象的完美性,而是以个人的幻想为基础塑造一个与外在现实脱离,与内在情感与意识相连的画面。在画面的内容上,云朵和枝桠的塑造贯穿着整个系列的作品,以此来引发人们对于其中隐秘世界的探讨。我们身处于混沌世界之中,无所着根的境遇是无法从再现的现实世界中体会到的。只有通过一些超现实元素的暗喻表达,我们才能从中找到解读的密码。

 

作品《物语系列之七》

 

作品《物语系列之十四》

 

作品《物语系列之十五》

      在后期物语系列的作品中,可爱的鸟儿成了冯静的艺术载体,然而与大自然中的真实的鸟儿不同的是它们大多是呆滞麻木的,或者处于一种迷茫状态。本来无忧无虑的生命体被注入人的情感后,画面有了新的寓意。每个鸟身下的蜗居之处用小枝桠来代替,形成了鸟窝的形状。树根以一种漂浮的状态占据画面,在这几幅作品中,则回归于它的本真,与鸟儿的不分离的状态是依恋的暗喻,但漂浮仍是主体所在。“这便如同一个社会的缩影,我们所为之奋斗了一生的蜗居,究竟能否与幸福画上等号呢?”。

写评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