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夫:你看,泥巴活了

2017-10-13 来源: 概艺原创

艺术家 可夫

      可夫的父亲是一位湖南的民间陶瓷艺人,家里建有一口传统龙窑用来烧造百姓的生活日用陶瓷器物。可夫小的时候,家里人不愿意让他接触泥巴,觉得那是一种辛苦的体力活,希望他多读书跳出手艺人的生存状态。一次机缘巧合,激起了可夫儿时的记忆。2011年,在北京通州古城的一处挖掘工地的泥土里出现了大量的百姓生活用瓷的残破碎片。生活瓷片的数量大,年代跨越时间长,从汉代陶器到唐宋元明清百姓生活用瓷各类品种各个窑口的瓷片都有出现,“我是在路过工地时无意发现很多人在捡瓷片,于是一时兴起也开始在工地捡瓷片玩”,他突然觉得陶瓷在自己的生活中和情感中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自身对它的认知还很缺乏,于是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至此一发不可收拾。


 

瓷片


狮子头


小盏

       “之后我在工地收集了一些旧的青砖和一些旧的石头以及其它的一些相关生活起居的日用古旧物品,开始研究这些东西怎么运用的自己的创作中来,让这些古旧的碎片变成一种材料在形式上或者情感上转化出来,变成自己的一种语境来传达自己对过往与当下存在的思考”,可夫开始尝试用旧青砖和瓷片发生关系来做了一个叫“刺”的系列砖雕作品。青砖是中国传统房屋建筑的基础材料代表吃穿住行里居住的引申含义。瓷片是生活用瓷,日常吃喝的使用器皿都是瓷器制品,是吃的引申含义。旧青砖和老瓷片本身就是一种时间概念,是追溯远去的生活的一部分。是人本身的社会活动才使这些物品的出现,而物品又体现了当时人的生活情趣和生活面貌。

 

作品《刺NO.10》

 

作品《刺NO.12》

 

作品《刺NO.43》

      可夫通过在青砖上的局部雕刻塑造一种人的各种情感姿态,产生在岁月里挣扎的面貌形象,再用瓷片扎入雕刻的形象里去产生刺的一种视觉模式和疼痛的心理感受中去表达情感的部分。作品引申到对城市化进程的感受和思考,现代化的城市进程和传统城市建筑文化没落的冲突矛盾,现代生活方式和传统中国本土性的生活关系的区别关系。“思考表达一种追思反省文化归宿感的语境表达,表达一种熟悉的而又陌生的不可触摸疼痛感和忧郁感,让作品的观看成为镜象的表达里去和观众发生关系。”

      2012年,可夫开始尝试用石材和玉材来做作品,开始对形体的情趣性和精神性观看体验和实践制作感受中来。开始研究传统玉雕石雕知识的塑造表达,并在制作中体会制作过程和个人知识性及个人内心能量特殊性对作品呈现表达深度的不同面貌产生感触体悟。以工匠精神对中国传统雕塑造像艺术进行梳理和学习,在不同时期的雕塑中思考人居于社会性的文化塑造过程中对物体神性和物性的认识。人的意志和神灵的性灵在具体物象上的时代性精神性的视觉呈现。

 

作品《知而不言》

 

作品《壹》

       在对瓷器知识和雕塑知识的逐渐深度认识的基础上,可夫开始尝试紫砂陶器的创作与表达。紫砂陶具有独特的材料性,紫砂陶具有透气性好的特点誉为会呼吸的泥巴,在烧结后会产生自生釉,油性大可在把玩使用中形成褒浆。紫砂陶器属于中国陶瓷文化的一个分支脉络,在紫砂茶具器皿的生长制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了许多紫砂陶器制作的工艺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秉承在使用器中传达美术概念和审美情趣及个人的精神追求。

 

作品《知足常乐壶》


作品《古猴壶》

       “器为物,容器,使用器,具有工艺性的特点功能。我在紫砂器物的创作中,以塑型为擅长手法塑造形体来体现器物形体的特殊性美感和精神性寓意追求。尝试各种古旧瓷片和紫砂器皿的结合,让残破的旧瓷片在新的紫砂器皿结合制作上得到精神性的新生,呈现一种物的生死转换,旧物重生的生长态势,生产出一个人对事物期待意料之外的增长点,一个新灵魂。”

 

作品《泽1》

 

作品《泽2》

 

作品《泽3》

       “艺术是一种意识活动呈现的表达方式。艺术要做什么,艺术怎么做,艺术是什么,这就要个人慢慢的去体悟其中微妙的无法言说的部分。这和宗教修行形式是吻合的,艺术也是一门宗教的修行方式。在日常对时间的搓捏把玩中对艺术的真知灼见渐行渐悟。通过对艺术语言的探索,艺术实践表达方式的呈现,最终体现个人意识表达的价值和精神追求的终极目的。”

 

作品《裂》

 

作品《食色》

 

作品《抚摸》

 

作品《夜色》


 

作品《远方》

写评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