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咏梅:山水与人,如驚知己

2017-12-14 来源: 概艺原创

艺术家 裴咏梅

       “凝神于两棵树之间的风景,似乎迎合了我所期遇的图景。枝叶间的牵绊,距离,曲直异位,和纵深的空间换相,落于笔下通自然之妙有。”

——裴咏梅

      在如今图像广为泛滥,照片大量应用的时代,绘画艺术,特别是具象绘画,如何彰显自身的艺术特色,是画家们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绘画与照片图像相比,更应发挥它通过作者心与手的主动表现,使作品产生照相难于达到的绘画所特有的艺术效果。这要求作者在绘画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造型、色彩、明暗等诸种绘画因素,结合媒介材质特性构成独有的艺术美感,让观众在客观对象与作者运用笔墨色彩所画出的形象之间,品味其似与不似的艺术特色,感受绘画艺术特有的魅力。而这种绘画魅力的体现,不仅要求画家要有再现对象的扎实基本功力,同时还要求画家对专业语言特性具有相应的修养、感悟和决断力,二者缺一都难于取得完好的艺术效果,往往不是流于空泛油滑,就是陷于刻板僵滞,更谈不到艺术品质和妙趣。

 

布面油画作品《两棵树之间的风景》  147x200cm  2015

 

布面油画作品《两棵树之间的风景》  60x80cm  2015

      裴咏梅的画具有上述绘画艺术鲜明的特色,我们可以从她早期的油画作品《绿丝绒》中充分感受到她在运用绘画艺术手段上,对造型、色彩的强、弱、虚、实,以及谐调、对比的处理中所呈现出的艺术掌控能力,和对客观对象实体状态的主动把握所构成的主、客体相融的艺术效果,体现出她在绘画艺术追求上所表现出的大胆挥写、洒脱畅快而强劲的艺术魅力。她的一些不同材质的作品,如水墨画《无题》等也具有极强的绘画表现力。


布面油画作品《绿丝绒》  190x150cm  2002

 

布面油画作品《绿丝绒》局部


纸本水墨作品《无题》  50x80cm  2003

      裴咏梅在创作中注重当代艺术理念与语境中的绘画,装置,录像及综合性的艺术思考与实践,关注全球化贸易,文化和生活交融中混血社会的现状,其作品《巧克力》系列揭示了全球金融危机中多种文化重叠过程中引发出特殊的现代性。在作品中,裴咏梅以其层次丰富的笔触和鲜明浓烈的色彩描绘出当代中国城市面貌:例如酒吧,购物中心。即使刻意对画面效果做了模糊处理,她的画依然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事物的显著特点,把水晶吊灯或移动电梯恰如其分地嵌入整个画面之中。

 

布面油画作品《巧克力》系列一  630x250cm  2012


布面油画作品《巧克力》系列二  630x250cm 2012

 

布面油画作品《巧克力》系列三  400x250cm 2012

 

布面油画作品《巧克力》系列四  400x250cm 2012

 

布面油画作品《巧克力》系列七  500x220cm 2012

      闪烁的表面充斥着满溢的光线,新型购物中心的“流光溢彩”不仅与现代化之前的平静和质朴形成对比,也在画风上与传统中国艺术的技法和题材形成对比。裴咏梅似乎在挑战自己,挑战绘画。她与她的画正探索前进,看看能否跨越纷繁喧嚣的当代城市生活?如果能,又是以何种方式呢?

       “概括和写意的处理写实的造型,需要有很强的形象感受力和对画笔精确的控制力。运用得法,不但挥洒自如而且落落大方。反之,往往容易陷入空洞和概念化的陷阱。如果想要把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融入到油画中,就必须有胆量冒此风险。裴咏梅就是在这样的风险中展开自己的写实而又写意的艺术实践的。无论是在繁华都市还是在云南边塞的人物形象地描绘中,她都表现出独具的勇气和神采飞扬的艺术才华。”

——马路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 院长


纸本作品《巧克力》系列四  57x67cm 2012

 

纸本作品《巧克力》系列五  115x72.5cm 2012

      而在近期作品《双重时间》系列中,裴咏梅全景式的展示当下俄罗斯文化注射在北京大众文化场所的缩影,作品由绘画、装置、录像、摄影、声音、灯光及综合艺术构成于一个通透的空间,作品将现成品的装置现场及其富有极强表现力的绘画形成交相辉映的陌生感,以ArtDeco样式的阶梯引领人们的视线进入一个具有仪式感的光韵与镜像世界,把匿名性的悸动推向无可预测的再造。作品《双重时间》就是淋漓尽致的展示正在发生地当下的景观世界,重新启动——不可复制的和可复制的幻异未来。

 

布面油画作品《双重时间》系列一  220x510cm 2015


 

布面油画作品《双重时间》系列二  200x300cm 2015

 

布面油画作品《双重时间》系列七  86x91cm 2015

 

作品《双重时间》视频截图

写评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