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匡时2014春拍:中国重要私人收藏当代艺术专场

2014-04-23 来源: 99艺术网

导读:此次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油画部特在“融合:中国重要私人收藏当代艺术专场”中,为广大藏家呈现两位艺术家独特的作品魅力。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驱者,赵半狄与王兴伟很早就接触到世界艺术的魅力,在中国还将现实主义作为艺术唯一正统方向的时候,率先开始了或浪漫、或观念的尝试。此次匡时油画部特在“融合:中国重要私人收藏当代艺术专场”中,为广大藏家呈现两位艺术家独特的作品魅力。


  王兴伟《悔恨的泪》

  劈开荒诞现实的一把幽默斧头

  王兴伟的作品《悔恨的泪》曾参加2006年由唐人艺术中心举办的“二踢脚”中国当代艺术展,以及UCCA在2013年举办的王兴伟个人回顾展,可见该作品在王兴伟一系列作品中的重要程度。在某种程度上王兴伟与王广义类似,即对现成图像的挪用与改写,通过一种游戏与幽默的氛围,传达自我的态度;但与王广义不同的是,王兴伟并不执着于政治的主题,而是与方力钧、岳敏君一起,将目光落在辗转于政治与经济生活之间的个人。

王兴伟 悔恨的泪2001年 布面油画 300×200cm 估价:1,800,000-2,800,000

  展览:1.“二踢脚”中国当代艺术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06年。2.王兴伟,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3。

  出版:1.《“二踢脚”中国当代艺术展》,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2006年,P142。2.《王兴伟》,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P115。

  UCCA馆长田霏宇在王兴伟的同名个展上写道“王兴伟的作品一直在追寻一个艺术的终极问题——绘画如何创造意义?从他早期对艺术史中图像和构图的使用,到在绘画物质层面上的一系列实验,再到后来创作中若干反复出现的主题和原型之间看似天马行空的联系,使得观者很难从他的作品中,提炼一个具象或狭隘的主题概念。

艺术家王兴伟

  在《悔恨的泪》中,王兴伟描绘的掩面而泣的女子形象,引人猜想这哭泣的原因,是否来自一场感情的挫折,抑或更具现实意义不测。但是无论何种猜测,均是围绕这名普通的、陌生女子的私人感情生活展开,是对一名微小个体的描绘与同情,与其微观情感的对比,王兴伟处理成一片黑色天空的晴天霹雳,这一常常出现在类似电影中的宏大场面,与作品私密化的主题并置,使得本已荒诞的现实,更加荒诞,而微小的个体,则更显微小。


  赵半狄 《鹦鹉和扇子》

  新生代天才的近距离叙情诗

  作为新生代艺术家的代表,赵半狄的作品贴切地触及并揭示了一段社会时间内的社会文化心理,而其高超的绘画技巧,又让这种带有集体心理剖析的情绪带上一丝浪漫的情怀。艺术批评家在评价以赵半狄为代表的新生代艺术家时说道“由于新生代艺术家普遍不愿涉猎晦涩艰深的哲学问题,自然哲学观念不会作为艺术创作的核心原则动因。他们往往抓住生活中的真实感受进行艺术创作,从一个非常落实、非常具体的人物的事件起点投射出一定的情绪性和观念性的精神因素。”

赵半狄(b.1966) 鹦鹉和扇子80年代末 布面油画 200×175cm 估价:8,000,000-10,000,000

艺术家赵半狄

  这种精神性因素在赵半狄的作品中,体现为以一种宁静却又失落的叙事手法,描述了80年代末,青年集体由极致的敏感而衍生出的一种百无聊赖的精神状态。在作品《鹦鹉和扇子》中,两位青年男女相向而坐,其涣散的眼神不仅与应有的年龄不相匹配,更透露出一种大时代下彷徨而无谓的集体面貌。而占据画面近二分之一的古雅折扇,则与男子手中简陋的鹦鹉玩偶交相呼应,这既是一种对过往情怀的挽歌留恋,同时也是对当下贫瘠而苍白的现实生活,最无声的抗议。

写评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