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圆桌会谈 第二场

2014-12-19 来源: 概艺原创

2014年12月11日 下午 798 Cave Coffe


圆桌嘉宾:刘筱石,苏丹,曾美慧孜,张钦,李四伟,牛奔,袁祥龙,燕雷



主持人:双昀


双昀:我们现在开始先简单介绍一下今天的圆桌对话流程,我们先请大家介绍一下彼此,让大家了解一下,然后会有大概一个小时的提问环节,大概涉及到五个比较大的问题。现在我们进行第一个部分,请大家按顺时针简单地自我介绍。


刘筱石:大家好,我叫刘筱石,是策展人。


苏丹:大家好,我是苏丹,这一次以导演身份参加这个平台,我有一个装置系列的作品。之前做过剧场, 也做音乐。


张钦:我叫张钦,是北京服装学院的,主攻平面设计与插画, 这一次参展,从年龄上来说我可能是最小的,92年。


李四伟:我是李四伟, 独立音乐人。


牛奔:我是牛奔,独立音乐人,做声音艺术。


双昀:好,谢谢大家,我们先进入到五个问题环节,第一个问题 是,在上周对宋洋老师的专访中,他提到他们要做的这个事情,就是要改变这个圈子的游戏规则,他也畅谈了很多他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以及对现在艺术圈的期望,我请各位从自己的角度和经历,和日常的观察,来畅谈大家对现在艺术圈的一个看法。那么请刘老师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当代艺术圈及青年艺术家的看法,谢谢。


                                                            会谈现场


刘筱石:我与宋洋认识很长时间,帮他推荐了一些艺术家,这个展览题目是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其实重点是“青年”,我理解的青年是在创作状态和语言上,年龄不是重点。对青年艺术家整体的评判比较难,因为这是现在进行式,所指涉的文本、现象等都在进行中 。并且与其他的工作不同,艺术创作的作品需要放在艺术史的上下文关系中,因此,青年艺术家难以在当下作出很准确的判断。总的来说,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很多元。


                                                        策展人 刘筱石


双昀:那么您在这些年的策展经历中,有没有什么不好的东西?


刘筱石:我喜欢思辨的艺术家,盲目跟风和程式化的创作方式是一些艺术家的问题。


双昀:好的,谢谢,请问苏丹,您对“打破规则“怎么看?


苏丹:我个人很不喜欢按照常规办事请,我认为不应该有条框,命题或者限制什么的,所以在最初我做音乐的时候,我觉得我不懂音乐,虽然制作人很棒,但是我并不能掌控。按照我现在的创作,他就是不常规的,很机遇性质的。我喜欢机遇艺术,但不是临场发挥,我觉得在戏剧中的即兴表演越来越低俗, 门槛很低。但这次不一样的是,我不仅提交了戏剧作品,也做了一个以蜡烛为表达的装置。在此我发现蜡烛也是一个“机遇”的东西,在排练中的风的流动影响着蜡烛,我认为不能有太多常规性,想做到的达到就好了,还有不要拘泥在同行,要跳出去。


                                                          导演苏丹


双昀:谢谢,那么您二位(李四伟,牛奔)对“打破规则“怎么看?


                                                艺术家,音乐人牛奔   李四伟


牛奔:我认为规则是人为的,在我第一次参与宋洋老师的这个展览时,一个声音作品是使用MP3公放,它是循环的。那么在第二次被邀请后,我们想以两个人对话,现场表演来做互动, 之前我们使用很传统的技法做音乐,现在我们改变了这种方式。 现在我们思考用环境把声音打破,人们觉得不可行,但我们却需要做出这样的尝试。


双昀:谢谢,是属于自身专业的“打破规则“,请袁老师,宋洋美术馆展览总监,从画廊的运营角度来谈谈,您如何看待“打破规则”?


袁祥龙:那么在我们的展览中也会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出现,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希望有更多更好的艺术家出现。


双昀:那么请问您会觉得现在的艺术圈存在一些问题吗?


袁祥龙:现在的艺术市场很大,投资人投资的金额也很大,但其实即使是泡沫,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双昀:从行业角度来说,我们会想建立一个新规则,那么有一些可实现的想法和具体的举措吗?


袁祥龙:这个问题很难谈,因为要深入才能说清楚,  其实在北京生活的无论是艺术家,还是音乐人,他们的生活很苦,据我的经验,比如我们展览从投稿到入围的艺术家作品来看,也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


双昀:谢谢,那么这个棘手的问题要抛给刘老师了,请问那你对建立新规则,是否有具体性的想法与做法?


刘筱石:其实我认为从画廊角度比较容易,因为商业需要规则,从艺术家生态来说,有些难度,即便是国家,也难以左右,因为生态是和经济,文化,政治有关的,你难以用一方力量改变发展轨迹。可以做的是引导,从自身认可的方式出发,大的方向可能还是难以改变。


双昀:把这个问题抛给年轻的艺术家,作为您来讲这个新规则的建立,您正好参与其中,您具体会做些什么来建立这个新的规则?


张钦:我作为九零后,在坐的都是我的前辈,好多人都认为我们九零后都是在“混”,认为我们生活在摇篮里,都是在玩儿,但我觉得在艺术创作上,我们是在玩儿,但重要的是要会玩儿。要用一些新的方式随心的去画,因为我感觉以后在艺术创作上肯定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应该有野心,在以后的创作中,不应该太早的给他们指定一个目标,而是在尝试中不断建立新的规则。


                                                          艺术家 张钦


双昀:再把这个问题抛给苏丹,针对打破规则和建立新规则,您具体会有哪些行动?


苏丹:对于打破规则,这一次我把装置和戏剧融合在一起了,我不知道策展人有没有看过类似于这样一个形式的展览,这次我并没有把戏剧作为一个演出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展览的方式,因为我希望能以动态和静态两种方式让观众感受作品,因此我没有办法去参考什么,而且包括几点钟演出和怎样出现这些都不是常规性的,都没有办法参考,只能猜,看似没有安排却是有过精心设计的一种展览。


双昀:牛奔老师,对于建立新规则您有什么具体的举措吗?


牛奔:其实没有啊,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之前的过去自然就会有新的产生,新的规则就由新的一批人用不同的方式来玩儿,一切都是在规则当中,我们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规则,包括我们的生活和艺术,如果要说新的方式,就看以后的人怎么去想,自然的方式是没有任何人能把控或者人为去操纵的,包括现在的规则也并不是人为建立的,而且新的与旧的也没法说清楚,什么一定是新的,什么一定是旧的。


                                                   艺术家,音乐人 牛奔


双昀:下面进入到第三个问题,今天大家聚在一起,是因为“亚洲艺术家提名展”,会在十三号开幕,这个展览的一个主题是“未来美学”,可能未来美学是建立新规则的一个切入口,是一种新的尝试或者学术上的新方向,所以就想请大家谈一下对“未来美学”的看法。请刘老师先开始,希望您能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您认为哪些艺术家或作品符合“未来美学“这个概念。


刘筱石:这个应该是宋洋提出的一个概念,我没有具体看他是怎样定义这个概念的。


双昀:您可以谈谈您自己的想法。


刘筱石:我觉得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大家都想去打破和确立一些东西,提这个概念可能是一个方法,今天这个场合比较多元,有戏剧界的,音乐界的都有,听过大家的讨论之后,我觉得讨论最多的就是怎么和之前的区别开来,比如苏丹小姐提到“偶发的艺术”,其实就是怎样避免和之前艺术史上出现过的形式重复, 这个就是刚才提到的“打破”的过程。


双昀:那您对“未来美学”有没有具体的看法,比如什么可以代表“未来美学”。


刘筱石:这个概念有点太大,我再考虑一下吧。


双昀:或者就“未来美学”这四个字大家能想到些什么。比如艺术家、作品、观念的角度都可以,大家来说说吧。


燕雷:这个问题好大啊,因为这次“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参与的青年艺术家非常多,各种类型和各种风格的,非常丰富,未来美学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其实我们组织者提出未来美学,本身就是想提供一个机会让大家参与进来,更像一个平台,集合很多人对未来美学的看法,让大家来展现自己对“未来美学”这个概念的理解,我们就是提供一个展现的平台。


                                                宋洋美术运营总监 燕雷


双昀:那如果让你从自己的角度举一个未来美学的例子呢?


燕雷:因为现在艺术跨界的种类很多,从油画到水墨到各种主义,不管是材料还是技法上,大家都在尝试和延伸,我觉得未来美学是没有界限的,为什么要说跨界,就是不让有界限,所以未来美学应该是多元化的,没有界限的。我们也不提跨界这一说,因为跨界还是有约束,我们就是不想有约束。


双昀:苏丹小姐来说一下。


苏丹:我想让我的演员来说。我介绍一下,我相信她未来一定是一个最棒的表演艺术家,曾美慧孜。她演过一些娄烨的电影,《苹果》和《建国大业》里也有她,电视剧里也有她,她现在基本上是在美国发展了。


双昀:您针对宋洋老师提出的未来美学这个概念,您会想到些什么?


曾美慧孜: 我可能只能从演员自身的感情和对空间的第一触觉开始,可能我的专业是表演,所以最开始我思考的是这个空间给我的感受、气味,整个的触觉,和我体内最感性的那一部分,随着我的专业知识的积累,我才能够对这些学术的结构或者美学的系统有一个表述,从我来说的话,可能就是“声、香、触、味”。


张钦:我感觉真正的未来美学根本就不存在,因为每个人所理解的“未来美学”是不一样的。


                                                          艺术家张钦

双昀:那你所理解的“未来美学”呢?


张钦:因为现在好多的艺术经常是在模仿国外的艺术家,我看到有些前辈画的画会觉得国外艺术家已经有类似的作品,有好多模仿的成分,我觉得未来美学的话应该是自己慢慢摸索和创造的,如果真的要定义的话我也说不好。


李四伟:我觉得就是“极简”,越来越简单吧,不会是越来越复杂的。


双昀:刚才燕雷老师提到“跨界”的事情,今天在座的几位都是跨界跨出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的人。还是请苏丹先从“跨界”的角度聊一下自己的经历。


苏丹:我觉得在座的所有人都没有跨界,因为大家都是在艺术的圈子里,真正的跨界是自我与自我的跨界,比如我之前一直是戏剧导演,后来在工作中对策展有了新的认知和感受,可能我会在新作品中慢慢得去跟自己进行一种跨界,把我的作品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去表达,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自己,之前讲的不管是“规则”还是“未来”,最终还是出自于创作者的内心,你最想表达的是什么,你最想用什么方法表达,并不是说只给你一个杯子作为道具,你只能用杯子去演,不是这样的,一切都可以,你觉得它是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我觉得跨界在于你自己的心能否先跨出去,没有身价,没有高度,没有任何的品类,先去突破。



                                                         导演 苏丹


双昀:张钦您觉得您自己的创作有跨界吗?


张钦:因为我学的是视觉传达专业,这次参加这个展也算是一种跨界,我觉得真正的跨界还是自己挑战自己。我自己定为我就是一个画画的,因为我从小就喜欢,我的每幅画都是在宿舍的床上完成的,也没有自己的工作室,所以我觉得不管怎么,只要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直尝试突破和创新就行。


李四伟:我没跨过界,一直是在做音乐,不知道从摇滚乐到电子音乐再到声音艺术这种尝试算不算跨界,就是学习新的东西吧,接触新的环境,大概就是这样。


                                                艺术家,音乐人 李四伟


双昀:刘老师作为策展人有没有一个跨界的体会或经历呢?


刘筱石:跨界是个老话题,接触过一些,所谓的跨界也很多,比如说丁武做过画展,作词家陈少琪也做了很多摄影作品,我觉得也无所谓跨不跨界,没人规定说画画的就不能去搞音乐。


双昀:最后还希望大家聊一下自己喜欢什么艺术家或艺术作品,或者最不喜欢什么艺术家,最不喜欢什么艺术作品,为什么。


                                                               会谈现场


燕雷:艺术哪有什么喜欢和不喜欢呢,比如没有纯粹的好人和坏人,观点不同,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艺术作品有很多种,有的是展现美的,但“美”本身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形式美”到底标准在哪儿,一直以来也是在探讨,所以好作品与坏作品在于你是从什么样的视角什么样的心情去看,我觉得艺术家可以说好与不好,好的艺术家应该是有内涵有底蕴的,他的作品应该是让人有思索的,这样的话应该就是一个好的艺术家。


双昀:最近最打动你,最触动你的内心的一件作品是?


燕雷:就是宋老师的作品呗。


双昀:宋老师哪件作品?


燕雷:宋老师很多作品我都很喜欢。比如说“海洋之巅”蓝色系列。朱老师的作品也很不错,同时“波纹”那个系列也很好,当然我还是觉得我们画廊工作过程中接触的这些艺术家,脉络很清楚,思想性还是比较强的,对于视觉享受来讲和它的信息传达和引发思索的点还都存在,所以还是比较喜欢的。


双昀:请您描述一个最近触动您的艺术作品。


刘钦:艾未未老师最近的泼墨服装作品给我很深的触动,我的恩师是当代水墨出身的,所以我对这个特别有感触。具体是一个人站着,然后助手拿着颜料和墨汁泼向他。


双昀:请您描述一个最不喜欢的作品。


刘钦:作为一个晚辈我感觉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还有很多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双昀:请您描述一个最近令您感动的艺术作品,或者不拘泥于作品,日常事件也可以。


牛奔:现在这一时期有两个电影吧,一个是吕克贝松的《超体》,一个是诺兰的《星际穿越》。 因为我是做影视音乐这块的,对电影还比较关注,这两个片子,尤其是《星际穿越》,对我触动就特别大。


李四伟:我前段时间去宋庄玩儿,在一个朋友的工作室,墙上挂着一幅画儿,表面很多白的,黑的,白的东西, 我仔细一看,发现里面有很小很小,很细致的小蜜蜂。我不太了解画儿,那是印象比较深的,李辉的作品。


双昀:如果您突然中彩票变得很有钱会买他的作品吗?


牛奔:肯定会啊


李四伟:肯定会啊,哈哈哈。


双昀:您是策展人,所以要问您难的问题。最不喜欢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是什么?为什么?最近看过触动您的艺术作品是什么?


刘筱石:不好的太多了,好的少,近期刚看过的不错的展览是林冠基金维奥拉的个展,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MIYA:请问,牛奔老师这次在开幕展的时候会以一个什么样的表演形式出现?


                                               艺术家, 音乐人 牛奔 李四伟


牛奔:双人电子。一说电子大家可能更能理解和明白,但是我们实际上还是以声音为主。我们两个用手机的载体,触发式手机,我们两个人对话。因为上一届是一个人嘛,他比较孤单。我们两个人用手机对话之后呢,还会和观众对话。宋洋老师会安排一个行为,我们相互之间会有一个互动。这样就很丰富,产生的效果也是很多元的。我们自己也很期待当天能不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的想象的那种感觉。


MIYA: 这算是一个实验啦,现在您还看不到它呈现出来的效果。


牛奔:对,我们两个实际上配合的也非常少,就是想在当天,我们出门儿,中午到这边试音,晚上就跟行为一块儿,就是第一回特别新鲜的那种,我们可能觉得也比较刺激,对自己来说也是新的一种尝试。体会很美好的创作氛围。


李四伟:说的什么问题?


牛奔:就是我们玩儿的。


李四伟:其实就是捕捉当时光线啊,自己情绪啊,也是两个人的对话,但是我们准备了很多在一定范围内的素材量,然后继续用这个素材量,去做一种现场的交流。


MIYA:是一种即兴的表演


李四伟:不是即兴,在我们音乐里面其实是很精密的一个配合。但跟那个做行为的人,会有一个随机的,不能说是即兴的,一个配合。


牛奔:对,随机的。或者是我们不碰撞也是特别好的两个方向,或者碰到一块儿也无所谓。


李四伟:随机的有可能会在一块儿,有可能也不在一块儿。


MIYA:挺期待的。


李四伟:好,谢谢谢谢。


MIYA:燕雷会对整个环节和流程比较熟悉,现场还会有一些什么特别精彩的内容?


燕雷:环节还是非常丰富的,有咱们乐队的支持,同时咱们的艺术家其实是最重要的。


“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这一块儿,这么多艺术家都一直在关注,同时呢又有不断的作品,涌现。而且是中国人,外国人都有。它叫“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在亚洲的人,都可以参加。那就没有局限,咱们有英国人,俄罗斯人,有德国人,等等。他们只要是在亚洲生活,对亚洲有触动,有感受,他可以通过视觉语言,行为语言,都可以表达。那其实现场是有很多不可测不可料的,因为大家都在参与这个环节之中,然后我们也非常尊重,每一个艺术家。尽可能在各个环节中给大家搭建一个平台,我们只不过在计划时间上和环节上,有一些规划而已。因为媒体也很多嘛,多数还是希望看大家,现场来的艺术家就非常多了。其实这是很好的互动点,首先是媒体和艺术家的互动,大家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今天这个问题如果你在周六提,你至少会听到200多种声音。他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针锋相对的。那是很大的一个思想的大空间,这个空间之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好与坏的问题,鸡和蛋的问题,会是一个很热闹的讨论现场。同时咱们除了看到的行为,听到的音乐,墙上还有这么多艺术作品可以让咱们评头论足。一个好的艺术作品放在那儿,不用说就可以。因为咱们定位是POP, 所以我觉得现场会无法想象的热闹,艺术本身没有约束。我们只不过要注意安全问题,礼仪问题,那就可以了。


MIYA:关于展览有一些既定的计划可以透露吗?


燕雷:可以简单透出一下,因为咱们艺术作品特别多,798官方艺术空间给了我们很大支持, 但是仍然展不下我们目前入围的作品,只能展出一部分,或者说是一小部分。


MIYA:现在你们已经入库的有多少?


燕雷:500幅。


MIYA:13号展览会有多少?


燕雷:最多100幅,毕竟空间有限。但我们希望尽最大可能给大家一个展示的空间和机会。除了798空间以外,我们还有一些合作的画廊会巡展,包括在上海、温州我们即将开的美术馆等等。798之外的包括今日美术馆也在提出邀请,看能不能把我们的一部分去那边展。因为我们涵盖的面儿比较广,有油画的,国画的,还有雕塑的,摄影,门类很多,我们也想分区去展示,让大家看到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到底是什么样的。


MIYA:还有一些相应的论坛和沙龙是吗?


燕雷:对,因为国内整个文化现场都在关注艺术,青年也是一个主题,所以青年的艺术,当代的艺术,同时有不同行业的关注。比如前一段时间,凤凰财经也在关注这些,包括地产,各个开发商也在和艺术去结合。比如K11,芳草地,也是一个讨论的点。我们希望用现有的资源可以掀起不同行业对艺术的大话题。对艺术从业者是方向性的一种感知,对从业者是一种信心。因为大家开始关注这些人群,这些人群其实有很多故事是很感人的,因为他们像每一个奋斗中的年轻人一样,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去追求,但是这条路又不是大家普遍了解的,在外面看来艺术还是很小众的。艺术家主要还是在梦想中不断坚持,不停的付出,非常艰辛,要抗的住, 要站的稳,一步一步,是非常难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平台,让大家先了解这些作品,为什么好,同时也关注这个群体,其实这个群体会带给大家很多东西。比如好多设计是从艺术中抽离出来的,很多观念是从艺术之中展现出来的,这个群体其实是很伟大的一个群体。


双昀:今天的“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圆桌会谈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章版权归概艺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写评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