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宫崎骏、徐冰、李宗盛和罗永浩

2015-02-04 来源: 艺集

生存,本质上是一种交换关系。


  拿你的价值和社会交换活下去的资本。有一门手艺的话,你与社会的关系会显得非常明确,而且工作会变得如同修行般沉静。


  手艺作品,一度是落后的象征,但是现在越来越得到珍重。人们厌烦流水线的作业,愿意用人手的温度、偶然天成的灵感来实践一种理想,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高学历高收入的人辞去工作,亲自去做一个盘子、锯一块木头……劳作的乐趣,对人是有巨大的诱惑力。


  一个“手艺人”的头衔,越来越会比其他身份更让人尊重。


  今天给你看,艺术界的四位大师级人物的观点,他们分别是:宫崎骏、徐冰、李宗盛和罗永浩。


  他们并非排斥机器,但是他们都珍惜自己的手艺人身份,凡事喜欢事必躬亲,在意人们在面对他们的作品时,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各角度得到的感受,他们重视人的精神。


  宫崎骏:别妖魔化我,我不是艺术家

-图说:2011年,日本核电泄露,宫崎骏走上街头抗议使用核电时,不是穿着西装,而是穿着他标志性的工作围裙,表达一个手工匠人的意见。


  宫崎骏继黑泽明之后,是第二个被日本人称为“国民导演”的人。


  宫崎骏说:“我不是什么文化人,就是个手工匠。没多少人会关注艺术作品的永恒性,包括我自己在内。大多数观众只有半吊子的理解力。所以得拍通俗作品,让观众从日常的压力下解放出来,即使几分钟后他会嘲笑这部电影是如此矫情。”


  徐冰:艺术家想摆脱装饰工匠的身份冒充哲学家


-图说:徐冰在大厂房内为艺术作品《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而劳作。


  徐冰既是蜚声国内外的大艺术家,更是一个以思维缜密、表达富于逻辑的思考型、学者型艺术家而闻名。但是他仍然把做艺术家看作是手艺人。


  徐冰说:我曾经对当代艺术极有兴趣,参与完了才知道这个系统实际相当于一个困境,我开始对这个系统感到太厌烦、无聊了。当代艺术系统的困境在于,一方面它想取消艺术,到头来其实取消不了。艺术家想摆脱工匠身份获得哲学家资格实际上他们又没有那么深刻,反把自己弄成些什么也说不清的家。那些做工作室印刷的传教士,其实并没有思维的追求,他们追求的是:我是工匠,我的手工很有尊严,我就是靠这个手工和尊严来完成我的一生。


  李宗盛:世界再吵杂


  匠人的内心绝对是安静安定的


-图说:李宗盛在亲自制作李吉他。


  华人音乐大师李宗盛,近些年来创造了李吉他、late arrival”T恤、“Sweat & Tears”皮具品牌等。

关于工匠精神,李宗盛曾经给new balance拍了一个广告,他却“喧宾夺主”地成为广告中最受关注的对象,因为他缓缓道来的话得到了许多有人生阅历人的共鸣。



李宗盛说: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

我二十出头入行,三十年写了不到三百首歌,当然算是量少的

我想一个人有多少天份跟出什么样的作品并无太大的关联

天份我还是有的,我有能耐住性子的天份

人不能孤独的活着,之所以有作品是为了沟通

透过作品去告诉人家心里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样子,所在意的,所珍惜的

所以,作品就是自己

所有精工制作的物件,最珍贵、不能替代的,就只有一个字"人"

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

所以,没有理所当然

就是要在各种变数可能性之中仍然做到最好

世界再吵杂,匠人的内心绝对是安静安定

面对大自然赠予的素材,我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我

我知道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

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

所以我们宁愿这样,也必须这样,也一直这样

为什么

我们要保留我们最珍贵最引以为傲的

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

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

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

其他的

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罗永浩:做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图说:老罗有多沉迷于做一个工匠,看这幅画就知道了。是不是所有男人都梦想有这样一间工作室?


罗永浩说:

  我小时候想过做木匠,因此我是有一些工匠情节在的,要打造一些physical的东西出来是我比较沉迷的。我喜欢软件也设计软件,可是和做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给我的满足感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希望我能够做一个宜家或者苹果这样的企业。

  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


写评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