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向箔”是怎样炼成的?——蔡磊

2015-05-09 来源: 概艺原创


前情提要:
在5月6号的概艺公号上,我们介绍了艺术家蔡磊最近在林大艺术中心举办的个展“模棱”,展览将一直持续到5月31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戳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I3NjQyMw==&mid=205755810&idx=1&sn=6834ff4bd49a086eba358e1420b63299#rd具体了解一下。



《23平米》  2015年


《模棱》  2015年



《8.82平米》布面丙烯  106x212cm  2015年


  “我需要一块二向箔,清理用”,这是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一句经典台词。遥远的外星智慧生物仅凭一张叫“二向箔”的小纸片,轻轻松松将太阳系二维化。看到蔡磊的作品,那些封存在玻璃胶、水泥中被压缩被凝固的空间,很容易联想到小说中被二维化的宇宙。而策展人鲍栋在2014年给蔡磊策划的个展“降维法”,名字就是取自《三体》,鲍栋说:‘降维’成为了一种创作和表达方式,成为了蔡磊独特的空间语法。”我们有理由相信,蔡磊已经秘密掌握了“二向箔”这一高级武器。戳↓↓↓这个视频,我们将为你解密蔡磊的“二向箔”是怎样炼成的。




  蔡磊这样解释自己的降维法:“不迷恋于技术,把思维中心转换到作品的本体、观念上,你像水晶胶系列,它就是做空间,它是在一公分厚的深度里,它是平面的嘛,做成三维的空间,然后我通过降维的方式,具体的方法是这样,先做一个浮雕,然后灌在胶里,通过胶里调色把空间拉开,然后把这个作品呈现。作品呈现最终的效果是人对物象的空间的一种重新认知。”


《毛坯》之三


《毛坯房》之十三


  而在2009年的毕业作品《我们》、《他们》中,蔡磊还处于用材料去触碰观念的阶段。“早期用皮子抓概念,因为对容器和内里的承载之物比较感兴趣。空间大到宇宙,小到一粒沙,它都有一种宇宙的现象。”对于空间的兴趣从那时一直延续到现在,从皮毛、水晶胶、铸铁到水泥,蔡磊尝试用各种材料去探索空间,


《我们》之一  皮毛综合材料  2009年



《我们》之二  皮毛综合材料  2009年


  在空间的处理上,蔡磊说自己借鉴了很多中国传统艺术的方法,这跟他在央美雕塑系第一工作室的学习经历有关,这个工作室的宗旨是,把中国的雕塑语言运用到当代雕塑中去。他曾在敦煌、麦积山石窟、双林寺等地临摹造像,通过做佛造像,对雕塑有了一种理论体系的升华。


  对于蔡磊来说,中国传统雕塑这种轻盈、凝练的语言,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创作,甚至还有性格。蔡磊说自己原本是一个极端的完美主义者,甚至到了有点强迫症的阶段,这种性格在小时候就已经凸显,那时画卡通小人,“一张纸上画的画我都不允许是半身像,它必须是全身像,不能少一个局部,我画画的时候,一个局部画不好,我就会纠结好久,没有取舍,没有判别能力,当时对艺术也没有好坏之分。什么都要最好的,买材料要最好的,小时候学习要最好,画画也要最好,上大学我也是这种心态,一直要做最好。但是,后来我自己悟出来,可能放下一些东西,只追寻我想要的就行了。原来我什么都要,没有主次之分,现在对我想要的艺术,通过我最好的方式给它转化出来就行了,不需要别人怎么去施加给我什么,哪个好哪个不好,没有关系。”



  在这些年的创作和沉淀中,蔡磊学会了取舍,但骨子里的完美主义却始终没变,对于自我,对于作品,蔡磊有着严苛的高要求,冷静,理智,不被热情冲昏头脑,并懂得时刻自省,因此被朋友们称为德国范儿,“如果有一个想法,我会让这个想法酝酿好久,大概半年到一年,我才会动手做,然后作品做好以后,我还会让它放个半年到一年,它一定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因为人愿意一头热,想到好点子,当时很兴奋,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把这个热情冲淡,你会重新认识你的作品,那个时候你就会非常刻苦。”


《沉着的想象》之二  铸铁  60x60cm  2014年


  正是这种性格、心态和思维模式,构成了蔡磊独特的能量场,让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个人风格,仿佛自带签名,让人一眼就可以认出是他的作品。如果说蔡磊具有点石成金的魔术之手显然有点太夸张,但任何一种不起眼的材料经过他手指的触碰,的确是马上散发出了高大上的气场。这是其他人所无法get到的技能,也是蔡磊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原因。


  “我挺有自信,不知道,就是骨子里,我要想做一件事情一定能做好,好像无形之中有一种能量,一直在等待着蓄发。”


  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他能够抵达更高的维度。







写评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