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独处: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画里画外

2015-05-12 来源: 概艺综合

意大利插画师Alessandro Sanna  《河》


  在西方,拉丁语的“孤独”和“太阳”同一词根:“他们认为孤独是宇宙内独一无二的伟大,庄子也曾解释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鼓励年轻人跟天地对话。”台湾美学家蒋勋认为:“经历过完整的彻头彻尾的孤独之后,人才能学会包容,因为你期待你的孤独被尊重,而你才会去尊重别人的孤独。年轻人都应该去独自旅行,孤独地完成自我,再回来时才会懂得什么是爱。”德国艺术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就用他的作品,完成了一次孤独之旅。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自画像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沉默寡言,思想丰富,害羞腼腆。他对人们曾经所厌恶和不感兴趣的那部分自然现象感兴趣:寒冷潮湿的早晨;海边冰冷的黑夜;日出之前的暗淡黎明;晚春时节被洪水淹没的田野。


《德累斯顿风貌》


  弗里德里希后来发现,所有的树木、高山、迷雾、参差不齐的礁石、月亮的升起、夜晚静止的水面、空旷的荒野和雾气都可以传达那些基督教神学家曾经在福音书里发现的痛苦、爱、折磨和救赎。组建家庭后,他痴迷于画独身的男女,好像他认为只有当我们远离文明的束缚时才能明白什么对我们最重要。他朋友不多,也几乎从来不离开他那简陋的画室。


《格拉芙地貌》


  人们总是利用工作、酗酒或是性幻想来逃避孤独,弗里德里希则建议把孤独看作一种可以带我们探索内心深处的奥秘的一种状态。他也相信,大自然冷酷的一面可以使人们以自我安慰和弥补赎罪的心态来看待生活中的困难。


《画室的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弗里德里希的一些作品,比如《海边升起的月亮》使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渺小;使我们感觉到,与永恒相比人类的灾难是多么微不足道;使我们做好些许准备来迎接每个生命注定承载的难解的悲剧。在这里,日常生活里的恼怒和担忧都被中和掉了。与其纠结于我们的微不足道来重新定位我们的谦卑,倒不如在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的帮助下,努力去理解和欣赏我们本质里的虚无。


《海边升起的月亮》


  同许多艺术家一样,弗里德里希并不是特别成功。只有少数严肃的人欣赏并且购买他的画作弗里德里希死于1840年,那时他六十多岁,几乎快被世界遗忘了。


《太阳升起前的女人》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并不知道,在很久之后的将来,他的作品备受推崇——并不是因为它能取悦我们,而恰恰是因为它能重塑和表达出我们所有人的那部分最悲伤的心境。


《岩石礁海岸》


《雪地巨坟》


《云端的旅行者》




写评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