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有躲过岁月的名画早已“物是人非”

2015-05-24 来源: 概艺综合

  前不久,我们讲过故宫妙手回春的艺术品修复大师们,要不是这些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很多艺术名作早已变成电子文档里的数字代码了。不论是原版画作还是破旧不堪的画作,只要它至今现存,那么就是货真价实的艺术品。然而,终究还是躲不过时间,许多杰出的艺术创作早已不再是它们最初的摸样。


▲画作《夜巡》的色调实际是要呈现出“日巡”的情景,且画作的边缘是被剪裁过的。


  画家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1642年完成了《班宁柯克大尉和火枪手们巡视城市的街道》画作。因长期受烟熏,整个画面颜色变深,此画后来更名为“夜巡”。20世纪40年代,经过一番修整,画面明亮清晰,看上去简直就是日巡,但“夜巡”这个名字已广为流传。1715年,伦勃朗的这幅画作在运往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大厅时被大量剪裁,大概是因为大厅墙面空间有限而容纳不下如此大尺寸的画作。类似的剪裁在那些年间时有发生。最明显的是,画中人物数量减少,左边两个人失去了踪影,前景也无端损失了一片。



▲与旧版相比,新版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不再是棕黄色彩的画像,而画中模糊不清的地方是画质腐蚀所致。


  列奥纳多·达·芬奇于16世纪绘制了《蒙娜丽莎》。巴黎卢浮宫自1797年起收藏了这幅画,但画上的画漆在画作完成之后开始褪色,画面色泽随之暗淡。据说上图右边的画作是达芬奇在绘制《蒙娜丽莎》过程中他的学生临摹而成。需要指出的是上边两幅画作可能都不是精确的翻版,两图中蒙娜丽莎的微笑和眼神差别尤为显著,但着色的使用有助于还原达芬奇画作的原始面貌。


▲《最后的晚餐》中很多细节部分都已丢失,包括耶稣的双脚和犹大洒盐的画面。


  《最后的晚餐》于15世纪创作完成,画在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墙壁上。传说达芬奇曾被修道院院长惹怒,因为院长总是抱怨这位艺术家迟迟不能完成画作,后来达芬奇就威胁到要以院长的头部作为犹大的模型。这幅壁画在绘制完成不久就开始脱落。除了饱受岁月的侵蚀,这幅壁画也经历过几次严重的破坏。1652年,画有壁画的墙面上硬生生多了个门道儿,就这样耶稣的脚不见了。尽管二战期间教堂遭遇了惨烈轰炸,但画有《最后的晚餐》的墙壁幸存了下来。



▲实际上,《呐喊》有四个不同的版本。


  爱德华·蒙克在1893年至1910年间创作了《呐喊》系列。四幅画中两幅是油画,一幅是粉彩画,另一幅是平版印刷画。2012年,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场拍卖上,粉彩版的《呐喊》以1.199亿美元拍卖成功。与其它版本的《呐喊》不同,这一版本是画面效果最全的版本,它并没有随时间推移发生明显的画质改变。上图中左上方是最初油画版本,右上方是平面印刷版;左下方是粉彩版本,右下方则是另一幅油画版本。


▲梵高画中的黄色调已大幅褪色,《阿尔的凡·高卧室》表现得尤为明显。


  梵高于1888年创作了《阿尔的凡·高卧室》的第一个版本,实际上他共绘制了三个版本。岁月流逝,《阿尔的凡·高卧室》中的黄颜料褪变为褐色,梵高的其它很多画作也有着同样的遭遇。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为梵高画作中标志性黄创造了条件,工业革命期间推出了新的颜料,包括铬黄在内,而铬黄是一种有毒的铬酸铅,它同那个时期许多颜料一样化学性质不稳定。


▲《神奈川冲浪》是一系列木版画作,大型博物馆陈列的《神奈川冲浪》都不是真迹的原貌。


  葛饰北斋在19世纪初完成了一幅浮世绘木版画。《神奈川冲浪》是浮世绘巨幅篇中的一部分。《神奈川冲浪》用可塑性较好的木板绘制而成,因此制作了成千上万个仿真品,但每个复制品间都存在细微差别。有些复制品遗漏了原始版本的重要细节。因为实在是难以辨别哪幅画最具权威性,所以各种版本的《神奈川冲浪》都在出现。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原作中一定也丢失了一些重要细节,因为如今大部分版本中海浪的画面在黄色天空下若隐若现。






写评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