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熵强迫症:就是要整理!

2015-05-30 来源: 概艺综合

“反熵”,很多人是在王小波的《我为什么要写作》中看到的,他写自己要做一个“反熵”的人。那什么叫做熵呢?熵(shāng)是内部无序结构的总量,而宇宙万物无不服从一个不断熵增的规律,由秩序化到无序,清明化为混沌。


做一个“反熵”的人,活得“反熵”便有些像一个人非要做一些逆潮的事儿。“整理癖”便是一种反熵的状态。也许,正是这些反熵的秩序、结构、思想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清明!




Lernert和Sander一定算的上“反熵强迫症”,他们找到了98种不同的食材,全部切成了2.5x2.5x2.5厘米的小方块,看细节↓↓↓



请不要问我为什么不选100种蔬果?为什么不把肉类、蔬菜、水果分开?为什么不按颜色排列?现在这样我便已经要献出膝盖了。


他们两个还创作了一个叫做“Color Correction”影像作品,九小时不间断的整理了1公斤的微小色彩颗粒。




见不得混乱和无序,情不自禁的想要收拾,瑞士艺术家UrsusWehrli在整理的艺术上走的更远。他把许多著名的艺术品拆分成了最基础的组成,然后按照颜色和尺寸排列起来,他提供给我们了一种看作品的全新角度。




最初,Ursus是从家中挂的这幅美国艺术家的作品开始整理的。每天看着这幅作品,他无法接受这些红色方块的凌乱,忍不住的整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梵高的《在阿尔勒的卧室》被Ursus整理后,变成了右边的样子。




单纯整理之外,Ursus觉得解构艺术家的作品,让他更好的了解了艺术大师的创作。这幅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拉克的名作,经过Ursus的整理,变成了5罐颜料!




席勒的《斜卧曲腿的女人》被解构的更是脑洞打开,立体的人像其实就是由线条与空白构成的。


顺着这样的思路,你猜猜点彩派的作品被整理成了什么样子?




Ursus干脆把作品还原成了一袋小颗粒!


我最喜欢Ursus整理勃鲁盖尔的作品《狂欢者与斋戒者之战》。勃鲁盖尔重细节,作品的场景也大都宏观,在Ursus的整理后,这幅作品变成了什么模样呢?




狂欢者与斋戒者都回家去了吗?不,他们在这儿↓↓↓




请不要太过严肃的对待这位艺术家解读创作的方法,他只想要提供一种思考的角度。做一个“反熵”的人没有什么不好。




写评论...
<<返回列表